智“绘”“煤”好新图景 ——湖南煤业股份红卫公司智能化建设见闻

  

智“绘”“煤”好新图景 ——湖南煤业股份红卫公司智能化建设见闻

  井下人员轨迹清晰精准;瓦斯浓度、二氧化碳等关键数据实时更新;探钻、封孔、抽采作业在线可视;井下工作面、大巷、提升运输画面近在眼前步入湖南煤业股份红卫公司坦家冲矿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占据整面墙体的巨型曲面LED电子屏幕上,各类监测数据和作业场景交相密布,交织融合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安全生产画卷。

  有了这个超大电子显示屏,井下地面作业我们现在都能实时调度掌控。调度员李主轩自豪的介绍道。在他手中光标的指引下,井下抽采巷、运输大巷和地面风井机房一一呈现出来。那是-150南大巷抽采巷,通过线上监测,能够正常的看到抽放管路、瓦斯浓度的实时变化;这是南二风井,风机运作情况一目了然边听着介绍,边看着大屏幕上的彩超图,让人仿佛置身现场。

  近年来,为安全高效开采乌金,红卫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引领,创新为动能,积极地推进智能化建设,在井巷深处书写了人力解放和科技变革带来的智绘煤好新图景,推动了传统开采逐步向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替人迈进。

  智慧大脑上线预报警,请立即处置。近日,在坦家冲矿调度室,矿长罗成通过调度管控平台第一时间精准锁定风险点后,立即遥控指挥现场瓦检员火速处理。仅用5分钟,故障排出,预警解除。

  在地面就能预测预警井下异常并轻松应对处理,这得益于该矿智能化建设的助力。现在的管控平台能实时在线监测瓦斯浓度、风流速度,可以自动整合分析进行分类反馈,对风险异常的地点实施精准预警预报。我们通过调度指挥,分级推送给有关人员,省掉了员工跑现场、再汇报等繁琐流程。提高了矿井安全水平不说,还大幅度的提高了管理效率。罗成表示。

  为紧跟煤矿数智化建设步伐,早从2020年起,红卫就开始推广使用激光、红外线等全量程传感器和探钻视频监控系统,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增加完善了断电、报警和应急联动等多项功能,形成了井下全覆盖的监控系统及多系统有机融合的地面调度统一平台,极大提升了矿井预防处置事故的应急能力和有效性。近两年,红卫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一直更新升级安全监控、井下环网、调度通信等系统,增建了万兆环网、虹蟆考勤、应急管理等智能系统,打造了具备人员精准定位、环境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感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安全生产综合智能管控平台。如今,全公司井下重要场所不仅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和远程管控,而且能通过信息共享、数据分析等同时调配指挥多个系统运作,真正构筑起了一张可视、可管、可控矿井全局数据视图,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强劲的数智支持。

  现在的矿井调度室就像一个24小时在线的智慧大脑,能监测指挥全井作业,也让安全生产管理变更轻松更精准。参与了红卫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的负责人肖顺喜说。目前,该公司的调度管控平台兼融了12个信息系统,拥有千兆、万兆环网基站40余个,遍布井下地面的传感器、电子眼逾400个,覆盖了采掘头面、运输线路、机房煤仓等百余个作业场所和地点,为安全生产作业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红卫的瓦斯监测监控等系统还并入了国家矿山数据联网监控,实现了执法部门对矿井互联网+监管监察远程执法常态化。

  请注意,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在坦家冲矿23一轨上山,每当开车时,提示广播都会自动响起,提醒过往行人停住脚步。这个集成了声响、灯光、应急广播和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提升运输智能预警报警系统,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正在为矿井运输安全构筑起物防+技防的双重保障。

  提升运输上山作为井下运输的重要大动脉,传统的人工警戒、声控提醒在应对行人开车的复杂情况时日益显露局限性。引入涵盖了智能化视频监控、远程操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预警报警系统,正是对这一难点的科技回应。2024年,在系统使用的基础上,红卫又依靠技术革新,将自主研发完善的远程液压自动扳道、自动摘钩、防跑车自动挡等纳入系统管控,既能及时预警报警安全风险,又能自动采取提示、弹射柔性防跑车档等安全措施,有效保障了提升运输上山的安全。

  采五队注意了,2761-2顶板显示来压增大,请及时排查顶板风险。在龙家山矿,运用顶板离层观测数据监测顶板、预警顶板安全状况早已成了常态。2023年,针对顶板管理难题,该公司在四矿推行使用了顶板离层观测仪,通过实时动态在线监测顶板数据,科学综合分析状态,确保了顶板状态安全。今年来,运用顶板观测辅助手段,龙家山矿成功排查整改了3163-2采面顶板胶结差、3166-1采面顶板破等隐患,确保了安全生产。

  水位保持安全范围,矿井涌水可控。7月下旬以来,尽管台风暴雨多次来袭,但位于耒水河畔的沈家湾矿却安然自若。从2022年起,通过并网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和物探仪,矿井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对耒河水位、水流速度、井下涌水、最大排量等水情的监测和风险线上评估预警。并能实时监测-300、-400等水平的排水设施,筑牢了矿井平安渡汛的数智防线;智能化不仅助力了高效生产,也为职工生产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险。机电设备部工程师黄建华介绍。仅近五年,红卫已成功推广应用了绞车主轴装置无损探伤、常闭柔性闭锁防跑车装置等新设备新工艺10余项,并自主革新了远程液压道岔、人车防脱绳装置等6项工艺,让机电运输的整体作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机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8月1日,沈家湾矿31022采面。宽阔的巷道中,采煤机像个不知疲倦的大力士,灵活地转动、截割,煤壁上的乌金哗哗地掉落到溜槽上,欢快地奔涌向前。

  自从有了机采助力,矿里产量形势喜人。沈家湾矿生产副矿长伍四成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他说机采不但减少了用工量,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效率是传统炮采的2倍以上,正常班产量能达80吨以上。

  在薄煤层实施高档普采,是沈家湾矿布局机械化的重要手笔。从2024年起,矿井就在310采区布局,建成了走向长450米、倾斜长80米的31022采面,并于今年5月份启动试采,获得了巨大成效。下半年来,依靠机采,该矿已连月实现超产。机采让大家看到了煤矿的希望和明天,让人信心倍增。伍四成说。

  而在龙家山矿,3163-2刮板运输机的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也引发了新一轮的生产变革。2024年初,针对龙矿采区溜子影响频繁、故障率高的顽疾,红卫以科学技术创新破局,在该矿试点了刮板运输机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将人工操作变为变频控制,成功提高了刮板运输机的运转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受到采煤队的欢迎。采煤队队长刘细楚说:以前采面的刮板运输机三天两头影响,使用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后,就像多了一个大力士,故障率减少了不说,还不用队里派专人看护,一个按键就解决了问题,大家工作轻松多了,安全生产效率自然就高了!

  机械设备的上阵,让矿井尝到了甜头,也像潘多拉魔盒,打开了生产新视界。为推进机采,各矿纷纷部署一优三减,通过精心优化采区设计,狠抓生产系统环节改造,开展大断面的巷道掘进,先后完成沈家湾矿310和312采区、坦矿23采区和龙家山矿32、34采区等大采区的联合布置。今年来,公司又筹划推动了坦矿2353综采和龙矿-400大巷综掘项目。其中坦家冲矿长350米、倾斜长80米的2353大采面已部署完成,计划在年底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届时,该矿产能将得到极大释放。

  准备,启动!2025年2月5日,节后复产首日的坦家冲矿调度室异常繁忙。随着一声令下,手握鼠标的调度员移动光标,在电脑屏幕上轻轻摁下双击。稍后,远在三公里之外的南二风井抽风机控制柜如同有了生命,自动合上刀闸、真空开关,打开风机蝶阀,启动按钮。随即,调度室的高清大屏上,风机运行清晰可见,处在系统监测之下的风机动压、静压、风速等数据也在不断的跳动跃升,显示巨大的风流正注入井巷。

  实施了无人化改造后,省心又省事。该矿机电负责人说。以前,抽风机停送都需要专人操作。现在一键启动,方便又快捷。

  机房无人值守是红卫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23年沈家湾矿北风井无人值守机房首创成功,开辟了机房管理按键掌控的新路径后,各矿趋之若鹜,纷纷行动起来。

  2023年底,四矿智能化矿灯房全方面覆盖。灯房变超市,矿工上下井用灯不但自取自充方便,还实现了与自救器、人员定位识别卡一体化管理,科学又精准。

  2024年上半年,以龙家山矿为试点的地面乳化泵集中控制管理系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乳化泵开关启停,尽由矿井智能管控平台按键掌控,既节能又省钱。

  2024年底,沈坦龙三矿虹蟆考勤系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系统集虹膜识别、入井人员脸部检测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与监测监控设备无缝对接、融合互补,形成了闭环管理。确保了人员进出通道、时间的唯一性。让员工正式步入刷脸下井时代。

  2025年,坦家冲矿一鼓作气,启动了井下-50、-150水平水泵房、地面三对风井及乳化泵和配电房等7个无人值守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后,该矿地面井下机房员工将从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可精减相关从业人员50%以上,每年仅此一项就可节省工资费用50余万元。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