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层峦叠嶂的磷矿区,一场以科技赋能安全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襄阳市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磷化集团)的智慧矿山运营中心平台系统于去年底真正开始启动运行,这个被称为矿山的“智慧大脑”平台系统,通过整合物联网、数字孪生、AI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人、机、环、管四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标志着襄阳市千亿级磷化工产业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走进磷化集团智慧矿山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弧形巨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勾勒出矿山安全运作的数字画像。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层次地融合,平台将井下作业面的三维地质模型、设备正常运行参数与地表环境监视测定数据精准叠加。调度员轻点鼠标,即可透视查看运输车辆的运动轨迹、作业人员的实时定位、顶板位移的毫米级变化,甚至能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传回的4K影像,捕捉到巷道角落的细微裂隙。
“这个系统就像给矿山装上了CT机和心电图仪。”磷化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博介绍,“平台接入了一万多个各类传感器,对矿井通风、排水、供电等系统实施毫秒级监控,配合AI预警算法,可提前预判设备异常。系统投运以来,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同比下降68%,隐患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
在磷化集团下属的房县尧治河力澳矿业有限公司长岭磷矿,“智慧大脑”的分支系统深度融入日常生产管理。它实现了地质模型透明化、开采资源储量可视化,对运输车辆、溜井放矿进行安全智能监控,实时监测地压及运输、通风、排水、压风、供配电等生产系统,还能远程启动主通风机和水泵,并自动调节运行参数。“智慧大脑”通过智能AI扫描巡检、传感器及红外感知环境、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分析,能够迅速锁定设备异常和违章作业现象,在调度中心及时发出声光警报,并进行智能预警、统计和分析,协助调度员高效处理故障和隐患。触发警报的同时自动生成电子罚单,构筑起科技+制度的双重防线。
更令人瞩目的是平台的风险预测能力。系统通过智能AI预警分析将井下隐患信息生成近30天告警趋势对比图,可查看预警事件所属的子公司、预警名称、类型、时间和发生位置,为统筹管理、风险分析、强化管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智慧矿山运营中心平台系统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技术层面。该系统通过打通生产、安全、调度数据链,集团建立起隐患发现-任务派发-整改验收-效果评估的数字化闭环。真正的完成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质变。
2024年9月,为充分的发挥磷矿资源优势,推动襄阳市磷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襄阳市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肩负起领跑襄阳市千亿级磷化工产业的重任。自成立伊始,磷化集团便将安全生产工作置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钧到任首日,便连夜组织召开矿山生产安全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开展了系统的安全培训,为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矿山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而‘智慧大脑’的加入则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磷化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博表示,“我们将持续投入科学技术创新,用数字化重构矿山安全体系,为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襄阳方案。”
这座崛起于汉江之滨的磷化工航母,正以智慧矿山建设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向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新质生产力跃迁。(张之楠 谭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