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股份(600038)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中直股份(600038)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直股份(600038)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项部署,持续推进直升机主业发展、产品研制和技术创新,主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成功募集配套资金约30亿元。进一步夯实公司战略定位;圆满完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收官工作;逐渐完备公司治理,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公司总实力稳步增强。

  本年实现营业收入2,976,564.03万元,较上年同期2,659,244.61万元增长317,319.42万元,同比增长11.93%。本年发生经营成本2,664,966.48万元,较上年同期2,314,752.57万元增长350,213.91万元,同比增长15.13%。本年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产品交付量增加。本年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55,587.26万元,同比下降7.98%。收入同比增长但是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上年同期受到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对业绩的积极影响较大,加之本年部分零部件产品发生质保费较高。

  2024年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270,991.41万元,较上年同期277,021.84万元减少6,030.43万元,同比下降2.18%。

  2024年销售费用16,119.56万元,较上年同期14,651.13万元增加1,468.43万元,同比增长10.02%。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本年销售人员薪酬增加。

  2024年管理费用127,108.95万元,较上年同期121,444.77万元增加5,664.19万元,同比增长4.66%。管理费用增加主要是本年管理人员薪酬劳务费用增长。

  2024年研发费用120,678.94万元,较上年同期147,670.77万元减少26,991.82万元,同比下降18.28%。研发费用减少主要是本年自筹研发项目投入下降。

  2024年财务费用7,083.95万元,较上年同期-6,744.82万元增长13,828.77万元,主要是本年日均存款余额同比降低导致利息收入同比下降约9,153.65万元。

  国家在应急体系、交通强国、民用航空等方面的规划对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低空空域开放为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024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中明确“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改革管理,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为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低空经济”,精确指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这表明低空经济作为新兴起的产业,已被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eVOTL等新兴低空航空器的发展,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从传统通用航空领域拓展到新兴领域。中直股份作为国内直升机产业的领军企业,迫切地需要提前谋划,塑造创新型应用场景,增强产品供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中直股份作为我国直升机产业的专业化上市公司,也是致力于高端航空产品制造的现代化工业公司,秉持“扶摇直上,无所不达”的产品理念,研发制造多型不同吨位、满足各类用途的各领域直升机,以及运12和运12F系列通用飞机。公司产品结构符合常理,产品谱系齐全,涉足直升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通用飞机、航空转包生产和客户化服务等多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整机及零部件供应商。为各类客户和消费的人提供有竞争力的航空产品与服务,同时公司也是低空经济发展中的航空高科技核心骨干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价值创造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年度任务。公司按计划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并足额募集配套资金约30亿元,通过重组,公司全面整合直升机业务资产,重组后公司实现直升机业务整体上市。

  公司直升机业务正常推进,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标国内外前沿管理理念,开展正向设计,并围绕计划、保障、执行、交付、资源管理五大能力,从流程、效率、成本等维度进行量化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精益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生产管理体系迭代升级,提升了公司生产运行效能。

  型号科研稳步推进。强化产品研制队伍及条件建设,研发能力基础持续加强。公司各项研制任务进展顺利,科研项目管理上的水准不断提升。

  AC313A直升机完成了首次高寒试飞,验证了低温飞行性能;完成了电加温后视镜、航行灯、防撞灯适航取证,加装消防水炮实现首飞,使用户得到满足多样需求。

  AC332直升机在宁蒗泸沽湖机场完成高原试飞全部试飞科目,型号在高原环境下的性能得到充分验证,标志着AC332直升机高原试飞圆满完成。

  公司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架构持续优化,积极拓展外部成果转化,推进成果产业化应用。

  公司积极开拓直升机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向应急救援、警用航空、政府公共服务、医疗救护等用户推介产品。公司坚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逐步的提升公司产品设计、改进改型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客户服务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程度。深化央地合作和创新产融结合。

  与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10架AC311A直升机销售合同,并在珠海航展期间又签订20架AC311A意向合同。与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22架AC系列直升机购销合同。与通辽市神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江西凯威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各签订1架AC311A直升机租赁协议。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蓝通飞机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各签订1架AC311A直升机销售合同。与中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订3架AC311A直升机订购合同。

  在珠海航展期间,与中航租赁签订2架AC313A、8架AC311A、6架AC系列直升机采购框架合同,与海南洋浦陆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署6架AC系列直升机意向购销协议。

  公司持续开展型号研制和产品性能提升工作,AC系列直升机初步形成覆盖我国从高原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等丰富地理环境的多场景应急救援能力,为“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体系建设提供航空产品支撑。

  AC311直升机在新疆巴音布鲁克助力《飞驰人生2》电影拍摄,扩大AC系列直升机知名度;AC311A直升机入选工信部2024年安全应急航空产品应用推广典型案例。AC311A直升机参加“应急使命·西藏2024”演习活动;在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永州和娄底等地开展森林火灾巡查及森林灭火,累计飞行近57小时,成功扑灭火点30余处,展示了AC311A直升机在航空灭火领域的能力;参与那曲市尼玛县地震后巡查,累计飞行4架次4小时,展示AC311A直升机高原应急救援能力;参与湖南省郴州市抗洪救灾,累计飞行122架次,运送了30余吨物资,运送救援人员、医疗人员、电力修东西的人100多人次,搭建了空中应急救援通道。

  AC312E直升机先后在西藏朋康机场(海拔3600米)、那曲起降点(海拔4500米)完成起降能力验证和高原转场飞行,以及那曲起降点规定重量的无地效悬停试飞,标志着AC312E直升机提升使用包线摸底试飞圆满完成,验证了其在高海拔极端环境场景起降和飞行的优越性能。AC312E和AC311A直升机参加亚冬会综合应急救援演练,突显了AC系列直升机保障国际重大赛事的能力。

  公司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系统构建现代企业业务架构及管理体系,贯穿全部业务域,业务合规性和管理效能明显提升。通过数字赋能,深入推动业务架构与IT架构融合,持续打造各业务域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开展“智慧企业”建设,全方面提升公司各业务域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和管理决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全面预算管控,防范经济运行质量波动风险。加强全周期全过程成本费用精准管控,推进降本增效。公司持续推进司库体系建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资金收支风险防范能力。强化“两金”管控,严控存货规模。

  持续加强供应链管控。公司落实“链长”牵头责任,拉动供应商综合履约,管控采购风险,实现均衡配套。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向供应商输出管理体系、品质衡量准则、技术能力,推动供应商管理上水平,实现双赢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度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案例”、荣获2024上市公司金牛奖-金信披奖、荣获2024年度天马奖投资者关系奖项、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ESG百强”、荣获网易“企业优秀ESG实践案例——年度责任先锋”奖、荣获第17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中国上市公司绿色低碳突出贡献奖”奖、荣获证券市场周刊ESG金曙光奖绿色供应协作力奖、荣获上证“金质量奖”上市公司治理奖、荣获第18届“上市公司成长百强”奖、荣获2024年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评选最佳投资者关系奖、荣获第三届新华信用金兰杯ESG优秀案例征集奖、荣获第十九届金圆桌董事会价值创造奖。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荣获董事会金圆桌董秘好助手奖和2024年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评选2024年度上市公司最佳证代奖。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完成各类审计项目,问题按期完成整改。搭建内部经济业务协同监督体系,有效推进监督合力作用发挥。不断深化“年初有预测、季度有监控、专项有排查、年终有评估”的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提升风险的预测能力、研判能力、识别能力和解决能力。全年未发生公司环保超标问题,未发生泄密事件和重大安全保密违规事件。

  2024年公司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2,976,564.03万元,同比增长11.93%;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55,587.26万元,同比下降7.98%。基本每股收益0.7234元/股,同比下降12.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4%,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

  在全球直升机制造领域,美国、欧洲和俄罗斯三大力量形成了竞争的主导格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直升机生产和使用国家,拥有西科斯基、贝尔、波音等三大直升机制造商,占据了全球最大的直升机市场占有率。而欧洲在直升机的研发、生产和服务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对美国的领头羊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俄罗斯在军用直升机的研发制造方面仍就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此外,日本、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也将直升机制造业视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并加快了发展步伐。

  中国的直升机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自1956年开始生产直5型直升机,标志着中国直升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开始。中国直升机产业遵循“一机多型、系列发展”以及“自主发展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原则,通过现有机型的改型发展了多个型号。近年来,随着多款直升机的研制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具备了产业化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形成了跨越式发展的局面。同时,近年来我国对航空产业、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随着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直升机产业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持续取得突破,直升机及相关航空技术的需求得到逐步提升,直升机制造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直升机产业主要的发展的新趋势包括新构型高速直升机、先进旋翼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复合材料、综合航空电子以及先进的飞行操控系统等。同时,无人直升机、新能源直升机的研发正慢慢的变成为产业的新热点。面对全球竞争态势的形成,直升机制造商主要采取的竞争策略包括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现有产品面对全球竞争态势的形成,直升机制造商主要采取的竞争策略包括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现有产品做改进和改型以满足市场需求、整合资源在目标市场建立生产线和服务中心以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综合成本等。

  中国的直升机产业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直升机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将会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

  近期,低空经济被列为战略性新兴行业,有关政策集中出台,低空经济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经济形态,通过对低空空域这一未被充分的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转化,未来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资源,必将成为中国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公司在低空航空飞行器领域的技术优势、产品的优点、人才优势有望得以充分发挥。

  公司的发展的策略是“一个目标,两个市场,三个基地,三个强化”。“一个目标”,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两个市场”,公司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三个基地”,公司以哈尔滨、景德镇、天津为直升机及低空经济相关这类的产品的产业基地。“三个强化”,公司主动强化直升机产业的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制造、合作发展。

  2025年,公司继续坚持以“高水平发展”为主题,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落实加快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若干任务要求,坚决扛起兴装强军首责、担起科技引领主责、做强做优做大主业,牢牢守住质量安全、生产安全、保密、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底线,全面打好“五大攻坚战”、落实“五大行动”,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目标,奋力开创可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和全年目标任务落实,狠抓生产能力建设和经济运行管控,紧盯重点产品,持续加强全过程管控,确保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构建一体统筹、精准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完善生产管理模式,建立上下游生产协同联动机制。

  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盈利能力,实现自我良性发展。加强市场需求捕获,持续深化与国内头部通航公司战略合作。积极参加“直博会”等展览,提升品牌影响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产品走向世界。紧盯重点客户实现订单转化。强化外场问题一本帐管控,及时跟踪问题解决进度。完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通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验收。

  深耕国内应急救援、通航、警航市场,深化与多个地区通航战略合作,提升国内市场产品占有率。研究探索市场开发新模式,以金融手段拉动国产飞机市场开发。热情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提高品牌传播力。开展营销激励机制改革,激发全员主责意识。

  加强客户分级管理,针对重点潜在客户,开展AC系列直升机的定向推介活动,增强客户粘性。开展AC系列直升机新品先行先试,打造应用场景示范平台,提高“营”的专业性与“销”的专注性。

  进一步规范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权责清单,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体系。持续完善董事会运行和外部董事行权履职支撑体系,增强董事会规范运行和董事依法行权履职能力,优化董事会授权管理,有效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聚焦核心领域,持续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持续推动航空产品现代化管理体系落地。

  以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为目标,优化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动态评估及修订,提升规划牵引效力。围绕低成本可持续目标,推动经济性指标与技术方案、目标成本与过程控制有机结合,持续推进成本管理向全寿命周期、全流程系统转变,构建体系化、工程化成本管控模式,压实落实成效。聚焦“一利五率”指标体系,持续稳定资本结构、提升营业收入质量、提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逐步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分层分级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持续做好年度重大风险预测评估和应对处置,确保不出现重大风险。健全重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强化重大风险管控效果评价。强化督导检查,持续推进风控体系有效性监督评价。加强涉外法律风险防范,统筹推进涉外法律专项工作方案落地落实。

  2025年,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价值创造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完成航空产品年度任务,加速重大产品建设,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航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年度各项任务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贡献。

  航空制造业与经济景气度紧密关联,发展方式的改变要求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经济环境和发展方式的变化均可能直接或间接对公司产品的国内外需求造成不利影响。

  直升机产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政策的影响,有关政策的调整变动对公司基本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均会产生影响。

  直升机及零部件是高科技产品,具有高精密、高难度、高性能的特征,生产的基本工艺复杂、质量发展要求苛刻、制造技术方面的要求高,质量管理稍有疏忽,将导致产品超差甚至报废,重大的质量事故可能引发客户延缓订单、企业停产整顿。质量管理不善将导致订单延缓、取消的风险。

  直升机及零部件产品对原材料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其中航空复合材料、特种材料均有较多应用。如果该部分原材料出现短缺的情况,将会影响产品的按时、按量、保质交付,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此外,新材料在直升机制造中的使用程度逐步的提升,由于部分新材料的质量和加工工艺特性还不稳定,会造成新材料制造的成辅件成本比较高,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也对公司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

  公司产品的最终用户主要是国家采购,且产品品种类型较多,在产品达产并交付到少数后,部分产品有几率存在需求减少,继而导致产品结构性调整的风险,会对公司销量、产值、利润水准带来影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直股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