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跟随太行润滑科技股份公司市场研发部部长张晓军来到该公司科技成果展示厅,他指着地上约1米高的黑色“方匣”表示“这是公司与设备合作伙伴联合制造的浸没式数据中心机柜。我们正在进行长周期仿真试验,把CPU等电子元器件泡在‘油’里进行热管理验证,通过液体非间接接触并流经发热源,实现高效、均匀的热量传导与管理,具有节能环保降噪的优点。”
作为潞安化工集团2024年科技计划第一批项目,太行润滑科技股份公司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瞄准冷却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以煤制全合成基础油为原料,着力开发用于新型储能电芯和数据中心CPU全面浸泡的冷却液,替代氟化液产品。这也是潞安化工集团以科学技术创新带动战新产业提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潞安化工集团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科学技术创新破解企业未来的发展难题,持续推动企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研发投入强度由0.81%增长到1.83%,超额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和省国资委考核指标。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项,省级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6项;累计取得专利授权160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5项……不断刷新着科学技术创新成绩单,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在新元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新元公司调度室主任梁民指着显示屏表示:“现在通过5G网络可以传输图像和数据信息,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和设备情况,及时分析和处理潜在隐患,实现矿井调度指挥‘一张网’管控。”作为山西省智能化煤矿建设先行者,新元公司建成了全国首个煤矿5G网络,并将5G技术与煤矿生产深层次地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潞安特色的智能化矿井建设解决方案,在行业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日前,“潞盾一号”在余吾煤业公司南六1#回风下山掘进月度进尺达339.6米,刷新集团大断面岩巷月度掘进进尺最高纪录。作为该公司加快数智化矿山建设的重要一环,与传统掘进方式相比,“潞盾一号”不但可以减少各系统作业人数,而且能把挖掘速度提高到人工的数倍,更可穿越软岩、硬岩和复合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实现复杂地理地貌深埋藏巷道施工。它的应用能有效提升企业矿井深部开拓和复合灾害治理能力,实现岩巷快速掘进模式的新变革。
高河能源公司通过AI实时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健康状态诊断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矿井装备安全运行水平,设备综合完好率达92.09%,机电事故率降低到0.88%;减少设备维护支出,实现矿井绿色安全、高产高效,岗位员工减少185人,全员工效提高8%左右。通过实施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主通风机系统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远程控制、无人值守。
“设备运行正常,电压、电流、功率等各项数值正常。”在古城煤矿鲍店35千伏变电站,工作人员正通过屏幕上的智能供电系统对当班供电系统运作情况进行监测。变电站按无人值守变电站建设,采用预制舱式结构,是一所智能化变电站。煤矿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可远程控制鲍店风井35千伏变电站所有开关设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达到减人提效的目的。
智能化矿井建设亮点纷呈,集团累计完成15座智能化矿井建设,建成投用36个智能化综采面和123个智能化掘进面,供电、压风、排水等固定场所无人值守累计减岗578个。高河能源、新元公司、寺家庄公司、阳泉五矿、常村煤矿5座矿井进入全省信息化建设“一级标准”煤矿行列。
煤炭是潞安化工集团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支撑。集团持续推进瓦斯防治、自然发火、矿压防治、矿井水害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重点开展厚煤层一次采支充智能绿色高效开采技术、井下矸石智能分选和充填技术探讨研究;大力推进煤矸石精准识别与智能化开采、煤岩巷高效掘进、新型支护、沿空留巷等先进采掘技术……围绕安全环保、绿色低碳、降本增效、新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持续强化煤炭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煤炭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国泰新华公司,两台晋华炉2.0气化炉经历了一场“考验”——对不同比例新煤种掺烧的工业试烧工作。“依托集团这两台明星专利产品,我们在甲醇事业部气化车间开展了不同煤种、不同配比的试烧工作;前期,我们已完成了北山煤与黑山煤6:4掺烧,降本增效效果非常明显。”该公司副总经理吴亚朝表示。聚焦“价值回报率”,集团坚持效益导向,强化经营意识,深化服务导向,持续深耕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把投入产出账算得更精准、更长远。国泰新华化工公司集中采购和不同供应源头气化煤掺烧试烧的成功实践,为集团“做优化工产业”提供了新的答题模板。
化工产业既是集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
来到潞安化工机械集团的生产车间,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个身高约30米、体重500多吨、腰围5米左右、名叫“晋华炉3.0”的大气化炉。它能将煤炭“变成”气体,从而让黑色的煤炭变成汽油、甲醇、氢等,实现煤炭的清洁化利用。采用“水煤浆+水冷壁+辐射式蒸汽发生器”技术的第三代晋华炉一次点火、投料、并气成功,解决了高灰熔点煤气化能耗高的难题,在国际煤气化技术领域持续领跑。
“晋华炉3.0”的问世,有效提升了煤炭资源能量转化效率,为煤制油、煤制气提供了先进的化工装备。这也是潞安化工集团聚焦高端化工装备、先进润滑油、煤化一体化等领域,全方面推进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新签合同占同期国内市场的70%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在海外的商业应用,在新型煤气化装备市场上独占鳌头。
3000吨/年煤基茂金属PAO装置成功产出五个牌号的PAO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依托自产煤基全合成Ⅲ+、Ⅳ类基础油原料,持续推进高端润滑油脂产品研究开发与迭代升级。集团先后开发出高端车用润滑油、风电齿轮油、轨道交通齿轮油、无人机系统用油等多种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各类细分场景。
在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通过技术优化对比,持续降低助熔剂采购成本,根据“潞助煤”特点进行配方优化,助熔剂原料组成由4种降低到2到3种,保证效果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我们成功试烧出了‘潞助煤’,实现了原料煤本地化,不仅稳定性强,且节约吨煤运输成本200余元。”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首席师张国华介绍说。
开展壳牌炉单烧潞安煤的工业应用研究,突破助熔剂这一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壳牌炉全烧潞安本地煤,为180项目扭亏脱困探索出一条现实路径。同时,为深入推动煤化一体化发展,组织并且开展了晋华炉、航天炉掺烧潞安煤研究,验证了技术可行性,取得初步成效。
高端化工装备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先进合成材料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煤化一体化关键生产的基本工艺不断突破。潞安化工集团在科学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立足煤化一体,围绕煤制高端化学品、煤制高端碳材料等领域,加强煤转化关键核心研发技术与推广应用,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助力全省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集团已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省级创新平台20个,高新技术企业13户,专精特新企业7户,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体系。
今年,王庄煤矿北矸石山山顶4.59MWp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启动,并顺利进入240小时全容量并网发电试运行阶段。该项目是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25MW)工程的五个子项目之一。项目装机容量为4.59MW,占地61亩,据测算一年可产生清洁电力619.92万度。
通过充分的利用矸石山、沉陷区、渣场等闲置场地,规划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面向未来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绿色甲醇等技术的研发、示范;立足现有生物化工产业技术基础,积极与行业头部企业组织研发、技术转化和商业化推广各层次的深度合作;延伸和拓展现有材料产业链,依托煤基清洁能源、太化新材料、恒通化工、国泰新华、产业研究院等单位,有序开发α烯烃的高值化利用、特种尼龙、高端PVC、塑料助剂等技术上的含金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产品;加快高端润滑油产品研究开发,继续打通风电齿轮箱制造商、风机整机厂、风电场运营商、低速重载升船机等行业链条。
同时,依托潞安化机,加强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面向绿电、绿氢行业需求,积极开发新一代高温度高压力碱性电解槽、生物质气化炉等系列新产品,开拓新能源装备制造新领域;积极借鉴晋城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经验,结合潞安矿区煤层气资源赋存特点,认真总结分析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经验,联合行业优势合作伙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探索,不断的提高抽采效率和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潞安化工集团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不断的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延伸拓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以技术为基础,走“专精特新”的新兴起的产业发展道路。
有着敢于创新历史的潞安人,无处不在诠释着潞安人的创新精神。全省首家制定《科技项目组运行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科技项目组奖励实施细则》,探索科技创新收益分红机制,为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制度保障;印发《潞安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序列人员选聘管理办法(试行)》,构建“两层、十二级”的技术序列职级体系;先后出台《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等科研管理基础制度,科技创新制度框架初步构建……
目前,围绕“强煤优化育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潞安化工集团在煤炭绿色高效开采、矿井智能化建设、煤炭及化工新产品开发、新能源与绿色化工项目示范、温室气体减排和利用、新能源技术装备开发等方面正在稳步开展科技布局和攻关,研发投入强度逐年增长,一批技术上的含金量高、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的高价值专利也在不断产出,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大幅度的提高,塑造着高水平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