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调研行】哈密煤矿智能化建设又有新突破→

  这几天,烈日炎炎,热浪翻滚,伊吾工业园区的室外气温超过了40℃。在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白石湖露天煤矿的远程操控室内,工人推动着操作台上的手柄,一台距离他数千米之外的挖掘机在矿坑内开始作业,将挖掘到的剥离物放置至无人驾驶运输宽体矿用自卸车内,3块高清大屏360度实时传回作业现场的画面,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传统的煤炭生产需要大量工人操纵机器,不仅每台设备都需要专人看守,每个班次还需要有专人巡检,而运煤皮带只要开启,不论是否有煤流都需要转动,浪费人工还浪费电。如今,采用智能化装备,工人从现场操作、巡检变成了只需要在调度中心电脑上巡检、巡查,以往的人工劳动由智能化设备替代,安全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作业环境更安全可靠。同时, 利用从采区至运输大巷皮带沿线布置的视频监测设备对皮带煤量多少进行实时监测,联动变频调速,实现煤流平衡,以此来实现了减人、节能的双重目的。

  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白石湖露天煤矿远程控制中心工作场景。伊吾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白石湖露天煤矿的东部工业广场,随着一架大型 复合翼无人机向着预定的巡检路线小时后顺利返回,标志着白石湖露天煤矿无人机巡检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白石湖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负责人潘生健和记者说,巡检无人机装备了高清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 可以灵活地穿梭于煤矿的各个角落,能实时传输煤矿各区域的画面和数据,这使得原本一周的工作量现在半天就能完成。同时, 利用巡检无人机对重点区域及地面没办法抵达的区域开展巡查,可以随时随地将安全监督视野延伸到了以前看不到的高度,杜绝了视觉盲点。有了这些清晰的影像,既可以第一时间察觉缺陷,还能通过大屏回放,分析存在的风险隐患,为快速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潘生健介绍,巡检无人机在测绘作业方面还具有滞空时间长、飞行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全矿排土场、采区的激光点云采集与数据成果更新,在以前,这些工作在地面作业至少需要10天。无人机采集回来的数据通过倾斜摄影可以生成矿山高精度三维模型,能够对矿山采掘量、排土方量进行计算,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实现减人、增安、提效目标,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白石湖露天煤矿投入资金2亿余元打造煤矿智能化项目,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于2023年建设完成,建成安全监测、综合调度、边坡监测预警、自动化地面生产、煤炭自然发火预警等系统,二期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矿山设计、智能穿爆、矿山工程、智能辅助、综合管理应用等项目,于今年1月开始施工,截至目前各系统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白石湖露天煤矿已完成中级智能化矿井建设和智能化工作面的运行,现在有三组设备同时运作,能够大大减少现场直接作业人员60名。同时,10台巡检无人机的投用能够大大减少30名现场作业人员,实现了现场无人少人化。以前需要亲自到现场操作的人员,现在在办公的地方里就能够直接进行设备操作,让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煤矿智能化建设代表着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破解当前煤炭行业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通过对煤矿采装、穿孔爆破、运输、供配电、汽车快装、矿山设计、测绘等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已实现主要生产系统远程集控、无人值守、无人巡检模式,煤矿智能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据了解,该公司还将持续深耕智能化煤矿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创新作用,不断开拓新思路、应用新工艺、开辟新赛道,推动企业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