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双降”背后事关安全生产的“一件事”

  

数字“双降”背后事关安全生产的“一件事”

  2025年7月31日,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巨化中心的消防员正在进行应急演练。(南方周末记者李桂摄)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将电动车驶入电梯。”2025年7月28日下午2点多,在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道君禧华庭社区里,当一名居民推着电瓶车刚刚进入一楼的电梯,电梯内立即响起了前述提示音。

  君禧华庭是高层居住小区,小区内的每部电梯都安装了智能梯控:当电梯里的摄像头监测到电瓶车的影像,就会出现语音提示,电梯门也不会立即关闭,从技术上起到了提示作用。

  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存放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公开信息数据显示,电瓶车违规停放、充电大多发生在门厅、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或室内,若发生火灾,封闭空间迅速充满高温有毒气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君禧华庭的智能梯控,是天津市电瓶车领域“一件事”全链条整治的成果之一。

  2024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方案),首次提出“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健全‘一件事’由牵头部门组织推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链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体系”的工作要求。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2024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首次降到个位数,死亡人数首次下降到2万人以下;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9%、17.8%。

  天津是全国最大的电瓶车生产基地,电瓶车总产量占全国39%,排名第一,在册登记的电瓶车达365万辆,保有量大。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逢凯表示,天津市安委会明确界定的11个行业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覆盖了传统与新兴领域,这些领域风险隐患交织,与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在这些领域推行‘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就是要解决这些领域都管、都不管的问题。”

  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防火处副处长王岳介绍,2024年,天津市共发生电瓶车火灾131起,比2023年下降43%。2025年1月1日至7月23日,天津市共发生电瓶车火灾51起,同比下降62%,未发生电瓶车亡人火灾事故。

  从过往的火灾事故调查的最终结果看,部分电瓶车在生产标准、产品质量、销售流通、维修改装、停放充电、安全管理等环节均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王岳举例称,以前的电瓶车存在蓄电池生产、组装准入门槛低,标准不强制,内部电气线路、管理系统等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同时,电池质量参差不齐,也极易引发热失控燃烧。

  在王岳看来,电瓶车的质量好了,包括新国标发布后,电动车自行车的生产的基本工艺也慢慢变得好,“抗火灾的性能增强,火灾肯定就减少了”。

  王岳所说的“新国标”,指的是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其将于2025年9月1日开始实施。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瓶车一定要符合“新国标”。

  “新国标”规定,电瓶车车身使用的塑料件,不能超过总重的5.5%;整车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要求提高。此外,新国标还取消了脚踏骑行功能,在材料阻燃、塑料占比、防篡改、动态安全监测、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天津市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整治工作的部署安排,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每月组织各区工信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围绕“新国标”实施、规范条件申报、以旧换新等方面,专题研究、加快推进。

  在车企方面,以爱玛为例,其在产品设计上,对控制器、电机等核心部件进行固件锁定或物理封装,限制用户自行解除速度限制或提升功率,电池仓采取了专用工具开启或防盗设计,试图从源头杜绝非法改装带来的超速、过载等安全隐患。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来,天津市安委会办公室对经营网点和维修店铺开展经常性检查,立案查处380起,罚没金额561万元。

  “包括有些人为了解除限速,非法改装电瓶车,这也是市场监管重点打击的对象。”王岳补充。

  2025年7月29日,接到防汛三级响应通知后,天津之眼临时关停。(南方周末记者李桂摄)

  除了改进生产技术和打击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在天津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整治中,还涉及诸多直接惠及普通居民的工作。

  比如,天津市商务局会同5部门印发了《天津市推动电瓶车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将较高安全风险的废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购买新的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的补贴增加了100元。也就是说,居民以旧换新的补贴累计可达600元。

  天津市工信局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健康评估、报废回收工作情况报送的通知》,鼓励龙头企业逐步推进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在全市设立锂离子蓄电池检测站点上百个。

  在天津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整治中,街道属于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离居民最近的环节。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道公共安全办负责人孙志伟介绍,此前,河西区成立了全链条治理的工作专班。其中,河西区消防救援支队和相关部门在街道指导服务的同时,也组织了发改委、供电公司等,为小区建设电瓶车的车棚提供帮助。

  “我们也连同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动车经营、维修的商户开展检查,从销售、维修的渠道上让居民用上合规的电动车。”孙志伟补充。

  为了给居民提供安全的充电环境,河西区还开展了安装电瓶车充换电柜工作。马场街道辖区有2095辆电瓶车,迄今共安装了48组3600个充电仓。

  孙志伟表示,充换电柜具备防爆、防火、防水的特性,针对电瓶车锂电池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爆燃的情况,专门设置了气溶胶灭火器,温度达到170℃就开始灭火,“安全上是有保障的”。

  浙江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设立安全生产领域最高奖项“安全发展鼎”,连续两年在全省安全专题会议上,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7个设区市、35个县(市、区)授予“安全发展铜鼎”。

  江西则深刻吸取新余“1·24”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着力推进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全流程管控,取得较好成效。公开信息数据显示,2024年1月24日,新余市渝水区天工南大道佳乐苑沿街店铺地下一层发生火灾,造成39人死亡、9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针对事故暴露的问题,2024年5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逐步加强冷库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督管理的实施建议》,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原则,围绕冷库项目准入、新(改、扩)建、使用、维修和报废拆除,细化明确发改、工信、住建、消防等20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对冷库实行全链条安全监管。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来,2024年,江西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89%、4.6%,全年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实现两个历史新低。

  三年方案以时间线的方式明确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实现的目标,包括2024年底前基本消除2023年及以前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2025年底前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2026年底前形成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的常态化机制等。

  时间已经过半,关于“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应急管理部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各地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96万余项,整改率达到98%,政府部门排查隐患的质量和意愿显著提升。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