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虎山矿业公司充分的发挥智能化的综合效能,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以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高效。通过打破各系统间的壁垒,五虎山成功消除了信息“孤岛”,建立起更为紧密的系统联动,以此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联控。这其中,五虎山矿业对于井下011205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尤为显著。
过去,井下工作面常常是黑漆漆的空洞,矿工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每天在井下工作八小时,面临着潮湿、闷热的困扰。而如今,经过智能化改造后,工作面被转变为一个由集控中心、支架电液控制管理系统、智能采煤机、集中供液泵站系统、视频监控以及千兆网络等组成的“智能化工作面”。在这种新模式下,生产的全部过程实现了“工作面自动控制为主、人工干预为辅、远程实时监控指挥”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五虎山矿业公司机电队的杨昌轩对此感慨颇深:“以前下班后工装都湿透了,而现在智能化采煤让我们工作起来轻松多了。坐在宽敞明亮的调度室里,通过视频监控,就能实时掌握设备的运作情况。”这种新时代的工作模式,标志着五虎山矿业在推进煤矿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上的成功尝试。
为了逐步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五虎山矿业公司聚焦于智能化排水系统的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造项目。其中,十二层直排水系统的安装,将原来的阶梯式排水升级为直排水,安装的高低水位传感器使得水位的动态变化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自动排水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精准的自动排水。
这一系列优化,不仅提升了矿井水排放系统的效率,更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五虎山矿业还利用模拟系统来模拟井下有几率发生的各种故障,增强工人的实践能力。机电动力中心的技术人员崔俊俊表示:“这一培训系统的引入,让操作人员能更直观地学习采煤机的控制原理,大幅度的提高了他们的故障排查能力,并有效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五虎山矿业的各种智能化举措已初见成效,经济、安全及管理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现实。通过智能化的推进,各生产区的人员由657人核减至554人,使得人力成本每年节约达到1973万元,人工成本降低幅度达12.1%。同时,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可实现检修与掘进的同步进行,减少了检修作业的时长,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掘进的效率与设备开机率。
更为惊人的是,采煤工作面自动化监控系统每年可节约用电25万度,而泵房自动配液系统更是能为企业节省60万元的成本。对于每年减少约50万元的数据重复建设费用,五虎山矿业在智能管控平台的帮助下,成功避免了资源浪费。
011008工作面的切眼实施了高瓦斯矿井近距离煤层群大断面切眼布置支护设计,使得工作面在原设计基础上延长32米,多回采原煤2.2万吨,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显著增加,增益达到1320万元。
在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全面赋能下,五虎山矿业正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采掘系统的“少人化”,防灾系统的“动态化”,人员定位的“精准化”,机运系统的“无人化”等多元升级。
五虎山矿业公司的副总经理全强强表示:“乘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我们将继续追求创新与提升,点燃企业高水平发展强引擎。”能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依托科技赋能,五虎山矿业将不断在安全高效的煤矿生产领域书写新的篇章。通过先进的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和应用,这家企业显示了其在智能化时代的无限潜能与广阔前景,成为现代煤矿发展的典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