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配网跳闸情况”分析系统上线

  

广西电网“配网跳闸情况”分析系统上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日,广西电网公司桂林新电力平乐供电局二塘供电所配电线路维护班班长何水德的手机收到“桂林网区配网跳闸情况巡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看到群里发出的手册后,我们立刻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故障排查,从收到信息到故障排查只用了2.5小时,比以往缩短了至少一半时间。”何水德说,手册上精准显示10千伏沙福兴线出现故障,并显示故障在02号开关前段,雷电定位显示16号杆附件有雷击。

  何水德介绍,手册由桂林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发送,是通过近日上线的“配网跳闸情况”分析系统形成的文档,基层班组从文档中就可以获得精准化的故障信息、定位和高效的决策参考,改变了以往自行寻找故障的传统抢修模式,总体效率提升87.5%。

  据了解,“配网跳闸情况”分析系统由桂林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是一线员工通过“业技融合”助力故障处理提质增效的积极成果。

  “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通了配网故障抢修、雷电监测、缺陷管理等核心生产系统及运营监控模块,实现线路跳闸信号监测、触发信息抓取和分析等,且实现动态地图可视化看板和标准化巡视报告双渠道直观呈现。”桂林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经理唐岚介绍。

  只要出现故障,系统即可自动从各个管理系统中自动采集、整合信息形成文档,故障线路运维信息自动汇集并通过elink推送至属地抢修群,全程仅需10分钟,比以往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数据查询的效率提升6倍。“我们就不必像以前一样分别从不同的系统寻找故障信息和分析故障来源了。”何水德说。

  据了解,桂林电网具有网络结构复杂、设备类型多样、地理覆盖广泛等特征,配电线路广泛分布于山区、丘陵等复杂地形,极易受到台风、暴雨、雷击等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影响,故障频发且排查难度极大。

  作为“配网跳闸情况”分析系统的主创人员之一,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运营监控班中级作业员林奕涵向记者介绍道:“未解决抢修工作中的痛难点,我们深入基层班组调研、了解业务痛难点后,组建了AI应用创新团队,自学编程开发了这个分析系统。”

  林奕涵向记者介绍,小组成员都不是数字化有关专业人员,只能通过业余时间自学写代码,遇到难题就请教信息中心的同事。“雷击溯源、单线图拓扑分析可将故障点定位误差控制在500米以内,基层员工就不会盲目地进行巡检。”林奕涵说,系统还可以基于历史缺陷、隐患及跳闸数据,识别高风险线路与设备做风险预判,并形成标准化的故障信息配网巡视报告发送至基层。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基层业务的痛难点得以有效解决。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网级业务系统的升级迭代和数字化工具能力逐渐完备和加强,基层的应用开发门槛也不断降低。“我们积极鼓励员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基层班组的许多工作也依托数字化手段切实得到了减负增效。”唐岚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控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觉得,这不单单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的策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品牌价值580.47亿 海康威视荣列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电子行业第一

  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顺利完成钻越±1100千伏吉泉线施工作业

  内蒙古电力:2025年计划投运4座500千伏变电站和4座220千伏变电站

  内蒙古电力:2025年计划投运4座500千伏变电站和4座220千伏变电站

  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顺利完成钻越±1100千伏吉泉线施工作业

  中国电气装备总经理闫华锋会见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产业发展部主任奚国富

  国网山东电力2025年第三次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