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河南大市场出圈之路

  

探寻河南大市场出圈之路

  比黄金更珍贵的是信心,比资源更稀缺的是市场。近日,《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明确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们国家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河南如何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助力畅通全国经济大循环?本报记者走访食品加工、平台餐饮、工业能源、文化创意、城市休闲等领域的市场主体,探寻河南大市场的“出圈”之路。

  今年一季度的两组数字需要我们来关注: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全国0.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同比提升7位;河南新设市场主体29.4万户,其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增长较快,增速均超过20%。这从不同侧面表明,我省消费市场的活跃度日益增强,上升空间不断拓展。

  近两年,在国际大环境及疫情的叠加影响下,经济重心内收、市场主体回撤,“内循环”作用进一步凸显。在这一过程中,消费的作用至关重要。河南拥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拥有1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在全国大流通、大市场中的枢纽地位一天比一天突出,具备助力全国统一市场由大变强的充沛动能。

  九多肉多、海味尔等新生代食品企业抢滩预制菜,摸索出由“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的新路径;蜜雪冰城贴上亲民化标签,一杯水回归应有的价格,成为全民“茶水间”;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在全球首用F5G技术开采无烟喷吹煤,助力“中国碗”盛更多“绿炭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文创博览中心定义“新国潮女红”,穿针引线间展示民间传统文化之美。纵览这些豫企的表现可见,“上新”是解锁消费大市场潜能的密码,上新即“出圈”。

  时代在刷新,消费在升级,需求在变化。伴随着“Z世代”等花钱的那群人的出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一直在升级,传统企业或初创企业,均面临着巨大的商业挑战。要学会因势利导,通过精准对接需求、丰富供给,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把握新趋势,将人口规模形成的内需潜力更好挖掘出来,告别“我的地盘我做主”,在小循环的圈层文化中破壁出圈。

  有了“出圈”的想法,更要有敢于上新的勇气。今天我们处于流量红利的时代,客户的真实需求愈加个性化、碎片化,旧的市场在失灵,新的市场在生长,只有深耕自身禀赋优势,锁定精准目标人群,再造异质化企业和供应链流程,才能激活畅通内循环的消费动力源,走好河南大市场的“出圈”之路。

  “加热大概10分钟就能吃,吃完还不用洗碗……”便捷、省事、味道好,在“宅经济”与“懒人经济”的催化下,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预制菜”走俏,成为“国人厨房”的“新主厨”。河南三全、思念等老牌速冻食品企业,还有九多肉多、海味尔等新生代食品企业纷纷布局,抢占下一个万亿市场。

  预制菜,是经提前预制而成的菜品,采取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后期加热或料包组合后即可食用,具有食用便捷、食材新鲜的特点。“河南有丰富的食品加工原材料,开发预制菜前景广阔。厨师只要拥有好的食材,就能端出一桌美食。”九多肉多品牌创始人杨书锋坦言。

  食材好,食才好。从“精选原料”到“订单种养”多个流程,杨书锋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功课”。他说,九多肉多通过联合当地17家农业合作社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签订供货合同,收购种养基地、合作社高品质的产品,拉长了产业链条,既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又有了生产预制菜的稳定供货渠道。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中原粮仓”,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生产大省,贡献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我省慢慢的变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这为大规模发展预制菜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材料,也逐渐摸索出“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新路径。

  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升级,是食品产业升级、产业兴旺的机遇。“食品加工业要抢抓‘大食物观’机遇,紧跟消费趋势,把老品牌优势和新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定制化生产结合起来,不断满足那群消费的人个性化、便捷化、精细化的需求。”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相关领域专家宋彦峰说。

  4月29日,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吴小凡和同学们照例到校门口的蜜雪冰城来上一支冰淇淋。对于这群在郑州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说,“平价”无疑是最大的吸引力。

  蜜雪冰城是河南本土起家的新茶饮品牌。在喜茶、奈雪的茶等风靡高端市场的同时,蜜雪冰城卖着平价的茶饮和冰淇淋,唱着一曲“甜蜜蜜”,在庞大的下沉市场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并成功进军一、二线城市。

  让全球每个人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是蜜雪冰城的经营使命。该公司公关负责人曾表示:“其实茶饮本质上就是水,我们所做的是让一杯水回归应有的价格,而不是一味增加附加值。”

  敢于做减法,背后是企业不断做加法。从目前整个国内饮品行业来看,自建核心工厂的企业并不多,但蜜雪冰城不仅建了工厂,还在全国布设了超过20个物流分仓,最快4个小时就能将原材料送达终端门店,这么一来,不仅实现了成本控制,也能将自主研发能力及时在产品上呈现出来。

  数字化则是蜜雪冰城“出圈”的又一利器。蜜雪冰城集团总裁助理、首席信息官奚沿河介绍,蜜雪冰城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生产系统、采购系统等,打通整个供应链,自建的APP等平台已拥有将近1亿会员,后台系统通过一系列分析消费者的个人喜好、消费时间、频率等数据,可以保障产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频次提供给广大消费者。

  2021年,蜜雪冰城广告神曲意外“出圈”,“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朗朗上口,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憨态可掬的吉祥物“雪王”也渐渐为人们所熟知。同年传出消息,蜜雪冰城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从郑州一家街边小店做起,如今,蜜雪冰城门店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外门店超过300家,这家河南企业正在实现国际大“出圈”。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与华为技术公司合作的全国首个F5G矿山——永煤集团陈四楼煤矿,坐落于全国五大无烟煤生产地之一的永城矿区,产品除了满足本省需求外,还销往华东、华中。

  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是冶铁炼钢的好原料。“绿炭的开采过程也是绿色低碳的。”4月28日,陈四楼煤矿调度室副主任景旭东说。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厅,通过5G井下4K高清摄像头能够正常的看到“地下世界”。显示屏上,采煤机朝机头方向前进,无烟煤汇聚成滚滚煤流。而“地下世界”的一切,无需人工操作,全靠百米之上的调度员坐在办公的地方里“一键采煤”。

  F5G是指第五代固定网络,如果说5G是天上一张网,那F5G就是地上一张网。“我们相当于在陈四楼煤矿里修了一条5G网络高速路,绿炭智能化各种生产场景相当于跑在路上的车。”华为公司项目经理刘彦勋说。在F5G高带宽、低延时、传输稳定和抗干扰等特性加持下,陈四楼煤矿设备具备了人工智能的模拟感知功能,可以自主定位、记忆截割、纠偏巷道,保证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的绿炭出矿。

  我国并不是无烟煤高储量的国家,无烟煤仅占全国煤炭总资源量的10%,是不折不扣的稀缺原材料。“无烟煤中的‘金钻绿炭’——无烟喷吹煤全国年产量近6000万吨,其中河南能源占13%。同时,河南能源还拥有全国最好的镍铁行业用粒煤,约占全国资源量的80%,可生产食品级不锈钢用镍铁。”河南能源销售公司总经理蔡翔说。在他背后的大幕上,河南能源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电子屏幕上,不断跳动更新着当天的交易数字。永城矿区开采的无烟喷吹煤被上海宝武钢铁、安徽马钢、江苏中天钢铁购入,用于炼制高强度精钢,助力中国工业挺起钢铁脊梁。

  假期不出游,还能怎么玩?除了购物、看电影,做手工文创制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月29日,走进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祥盛街的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手工文创博览中心,拼布、蹴鞠球等手工制品自带浓浓的文艺风。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结合,瑰丽的想象和绚丽的色彩交融,不禁让人感叹:“原来民间传统文化能这么‘潮’!”

  正在做蹴鞠球的阮晓是这里的常客,经常跟闺蜜来编织个茶杯垫、插个花,学习传统手艺的同时,把握国风国潮趋势,让自己成为“潮人”。

  阮晓是一名90后的金融从业者,她的这种爱好代表着当下受年轻人追捧的一种流行消费趋势,即喜欢情感代入感强的产品,愿意为兴趣买单,注重精神消费。

  “年轻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个性化消费体验的需求,是我们发展文创产业的最强动力。”博览中心总经理张海燕说,河南厚实的文化“家底”,为发展文创产业奠定了基础。

  依托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手工美学和劳动教育方面丰富的课程和教材优势,博览中心不断向手工课程研发与教育培训、相关文创产品研制与销售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实现全链条式发展。

  以扎染读本为例,书本里讲的是各种颜色工艺的制作的步骤,书本外是销售制作材料包、各种扎染成品的产业链条。从读物到实物,助力传统工艺的传承,实现了民间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目前博览中心已研发推出包括手工培训课程专用材料包、手工缝制女士包、手工制作蜡染等7大系列文创产品生产线,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下一步,博览中心结合竹制品加工、旗袍制作等传统工艺走进乡间,从民间捕获灵感,创作出有时代范儿的民间传统文化产品,逐渐将文创产品品牌化、系列化,助力河南文创产业“出圈”闯全国。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