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即测量与绘制。测量,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海洋测绘、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绘制,包括普通地图绘制、专题地图绘制。服务的基础性、先进性、公益性事业,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海洋开发、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各种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每个方面都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编制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
地图是疆域的缩写,是皇权所至的象征。所以,我国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测绘工作和地图绘制工作。
测绘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有文字记载就有了关于测绘的记述。《史记·夏本记》记载,公元前2200多年,夏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 。” 《山海经》记载,夏禹派大章和竖亥两位徒弟步量世界大小(大范围测绘)。《晋书》中有段记述,在夏、商、周三代,已设置了“地官司徒”官职,专司管理全国地图。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他意识到“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就汇集原七国(秦、楚、齐、赵、魏、韩、燕)的测绘资料,编绘了囊括全部疆域的《秦地图》。所以,秦国对地理形势的研究和地图的测绘和资料搜集都很重视。《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攻入咸阳时,诸将都争抢金帛财物,“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说明秦汉丞相都十分重视测绘管理,在朝廷里具体管理测绘的职官是御史大夫。三国之后,晋王朝建立后,便组织大批测量和制图人员编制了著名的《禹贡地域图》共计18篇,缩编了《天下大图》和《方丈图》。唐朝初期,皇帝为便于统治,曾规定全国各州、府每年要修测地图一次。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沈括还奉旨用12年的时间修编了《天下州县图》,把图上的方位由8个增加到24个,提高了地图的精度。明清时期对测绘工作十分重视,大都由皇帝亲自管理。如清朝的康熙皇帝首先统一了全国测量中的长度单位,依据对子午线弧长的测量结果。乾隆即位后,又编绘了《西域图志》和《亚洲全图》,这些图都是当时世界上极为重大的测绘成果,标志着中国测绘科技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1902年,北京设立练兵处,继在各省分置督练公所,其主持测绘工作的为练兵处下属的军令司及督练公所参谋处下之测绘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测绘工作十分重视。1950年5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部测绘局成立。1952年3月,军委测绘局改名为中国人民总参谋部测绘局。1956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设立国家测绘总局。同年11月,中国开始布测全国基本重力网。1954年12月,中国完成东部水准网平差,确定了“一九五四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建立青岛水准原点和“一九五四年黄海高程系统”。1956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设立国家测绘总局。1955年12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国务院发布《关于长期保护测量标志的命令》。1957年1月,国务院决定国家测绘总局的工作由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划归国家建设委员会掌管。1958年3月,国务院决定国家测绘总局改归地质部代管。地质部测绘局合并到国家测绘总局,各省地质局所属测绘大队在测绘业务上归国家测绘总局领导。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将传统测绘体系迅速向数字化测绘体系转化。1999年11月1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由国家测绘局组织实施,全国33个测绘单位共同承建。经过5年建设全面竣工,建立了由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的现代化测绘基础设施,全面实现了由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提高了基础测绘生产效率和信息服务能力。从1987年8月开始,国家测绘局、石油部、地矿部和国家海洋局等所属52个单位开展大范围的多普勒卫星定位联合作业。在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和海洋大陆架4个观测区,出动60台多普勒卫星定位仪进行观测。到1991年2月底,我国已拥有700多个多普勒卫星定位点,成为当时拥有多普勒卫星定位点最多的国家。1988年,国家测绘局利用多普勒卫星定位技术开展了南沙群岛定位网与全国天文大地网之间的联测工作。同年,国家测绘局、国家海洋局等单位共同组织的中国大陆架GPS卫星定位网开始布设,共布设定位点52个,这是我国首次应用GPS于大地测量,填补了我国卫星大地测量定位的空白。1990年以后,测绘部门开始利用GPS布设国家空间控制网,GPS技术在测绘工作的所有的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1992年,国家测绘局、地矿部等8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国GPS大会测,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高精度的GPS骨干控制网——92 A级GPS网。1993年,我国完成GPS卫星跟踪站的组建,并在北京建立了GPS检定场。1995年,我国完成高精度GPS B级网的外业施测。1996年,我国完成高精度 GPS A 级网的复测,共复测和增测A级网点55个。1995至1997年,我国基本完成GPS A级网和GPS B级网的数据处理。1998年,国家高精度GPS B级网通过国家级验收及鉴定,宣告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骨干空间控制网并公布启用。国家高精度GPS网达到同类网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5年,中国高精度GNSS技术已实现关键突破。在测绘工作中,用GNSS定位技术为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高精度、实时的定位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还推动了测绘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全面建成后,定位精度提升至0.1米至0.3米的精度,并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
总之,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测绘工作,都有专管测绘的官职和机构设置。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测绘学在中国历史珍贵文化和科学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测绘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要,没有测绘工作,工程建设没有办法进行。因为工 程测量是项目施工的前提和指导依据,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更是项目施工中无法替代的过程。在工程建设方面,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及运营后的监测、维护都更加需要测量工作。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测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绘工作。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它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它的服务和应用场景范围包括地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城建、能源、房地产、水利电力、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所以,施工测量在任何工程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一)公路施工测量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公路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49.0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9.0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修建每条公路,都要前期勘测设计, 接着进行测量后方可施工,所以,公路施工测量显得十分重要。
(二)测量工作在铁路施工中的重要性。我国铁路建设正处在突飞猛进的时代,特别是高速铁路飞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修建16.2万公里的铁路,首先要进行施工测量,然后才能进行施工、进行架桥和隧道贯通等。没有测量,工程无法施工。
(三)测量工作在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性。2018年10月24日开通运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大桥的起点位于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大桥主体工程全长29.6千米,香港区域内连接线千米,广东区域内连接线千米。截至2024年底,根据国家地理局的统计全国共有桥梁110.8万座,总长10197.58万米。其中,特大桥梁1.1329座、546.14万米,大桥19.14万座、1704.34万米。在施工前,不知桥梁测绘专家经过多少次做测量后,才能开始施工。
(四)测量工作在飞机场施工中的重要性。截至2024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航空口岸263个。机场跑道要求精度高,修建几千米的飞机跑道,首先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实施工程。世界没有一个飞机场建设不做测量就施工。
(五)在城市建设中,测量工作十分重要。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测量工作,需要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要求,建立起有关的施工控制网点,并以此作为基础在实地上以它要求的精度进行放样,最终测量出建筑物和生产设备之间距离与位置。在我国现代化城市规划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以及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于城市规划有关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整体质量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科学规划、居民用地规划,城市扩建与改造计划,建设城市交通路线,埋设地下管道、兴建地下铁道等,都必须有地形图和地图,并进行专门的测量工作。
(六)测绘工作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重要性。我国幅员广大,丰富的地下矿藏,天然的水下资源等都要靠勘察人员去勘察、开发和利用。在地质矿产勘查中,测绘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的工作。首先进行测绘或编制各种地形图、地质图,然后才能开展矿产资源的开采。
(七)测绘工作在农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开展农业工作中,正确进行土地整理的建设与经营,改良土壤、整理土地、开垦荒地以及实现许多旨在发展农业的其他措施时,不仅需要利用地图和地形图,更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工作。
(八)测绘工作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在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建设通常都是地处于地形极为复杂的深山、沟壑之中。地表呈现出的相关植物实际上都有着较高的覆盖率,通视条件也无法满足需求,如果说单纯使用传统的光学仪器来执行测绘工作,那么其中所表现出的工作量极为繁重。而使用新型的GPS技术便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方面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其本身是不受到地形、环境、时间等多方面影响的,能够第一时间完成相应的测绘、定位工作,极大的降低了像控点需求量,促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例如在世界水利建筑奇观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首先要根据详细的地形图作出初步方案研究,然后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测量工作在勘察过程中为工程设计提供原始资料。在施工建筑工程过程中,初步方案,要根据地形图来制定;在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要做测量工作。即使工程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后,仍然要对竣工的工程进行精确的测量,以观察和发现工程建筑物所产生的变形、下沉和偏移,并提出准确的维护方案。
总之,工程测量是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而且在工程建筑物的运营阶段也离不开工程测量,所以工程测量为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服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测绘工作在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在各方面建设工作规模的日益巨大,测绘工作在国家建设事业中所承担的任务愈来愈大。
在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测绘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军事上,首先由测绘工作部门提供地形信息,在战略的部署、战役的指挥中,除必须的、电子地图、数字地图外,还有必要进行目标的观测定位以便进行打击。远程导弹、空间武器、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航天器的发射,都要随时观测、校正飞行轨道,确保它们精确进入轨道飞行。为了使飞行器到达预定目标,除了测算出发射点和目标点的精确坐标、方位、距离外,还必须掌握地球形状、重力场等的精确数据。航天器发射后,还要进行跟踪观测飞行轨道是不是正确。总之,现代战争与现代测绘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军事上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地图则是军事家不可或缺的武器,如1934年肖克将军在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天主教堂得到一张法文版贵州省地图后, 为红战黔东南、回师黔东,进入湘西北,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和后来转战湘黔滇长征途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测绘工作和地图绘制工作在国防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自古至今的军事家都十分重视测绘工作与地图绘制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指出,测绘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和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显著地增强。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对测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所以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十分重要。地方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测绘工作领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好测绘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把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快速推进。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测绘管理机构。现在测绘机构设置不够统一,有的县级自然资源局连测绘机构都不单独设立,挂靠在其他股室;有的县级自然资源局测绘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者身兼多职等。
(二)进一步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各级测绘行政主任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的工作上的能力,才能保障基础测绘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三)各级测绘行政主任部门要逐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
(四)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进一步加大测绘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逐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从事测绘活动必须要提供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严格市场准入。要逐步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测绘质量监理制度,加强对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的测绘质量监督。依法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等非法行为。加强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有序的测绘市场。
(六)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七)逐步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按时进行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大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和使用的监管力度。
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要逐步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落实测量标志保护责任制。
(八)逐步加强地图管理。测绘行政主任部门要逐步加强对地图编制的管理,完善地图审核制度,严把地图审核关。进一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涉密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
(九)要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
(十)要加强测量标志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永久性测量标志和正在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不得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不得在永久性测量标志安全控制范围内从事危害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
(十一)逐步加强测绘队伍建设。测绘队伍整体素质高低,对测绘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测绘队伍建设,加大测绘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全方面提高测绘队伍整体素质至关重要。继续推进新世纪测绘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完善以测绘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测绘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测绘职业资格管理,积极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建设一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测绘队伍。教育广大测绘工作者逐渐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弘扬“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 测绘工作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都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作。所以,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把中国的测绘事业推向世界高峰,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发展世界测绘科学技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土地学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民俗、法学研究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