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的发挥大型煤企集团的经营、管理、资金和智力资本优势,以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主业突出、产业多元、竞争力强的煤炭公司集团为主线,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进我市煤炭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产业延伸、资本运作、科技创新,着力构建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高、生产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产业多元、结构优化、综合竞争力强的新型煤炭工业发展体系。
3.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新矿区原则上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开发,现有矿区要以市域为单位,打破旗区行政区域限制,依托市内现有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小型企业,规模小的企业之间也可兼并重组,露天集中开采区的多个小企业要兼并成一个大型主体企业。准格尔旗含高铝粉煤灰的煤矿兼并重组要和自治区即将出台的高铝粉煤灰产业规划相结合。
我市现有煤矿321座,其中中央重点企业直属煤矿19座,自治区企业直属煤矿5座,其它国有企业下属煤矿20座,其它所有制煤矿277座,设计生产能力4.1亿吨/年。通过兼并重组,到年6月底,地方煤炭企业控制在40户。此次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280座,约每7个煤矿要整合成为一个主体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要形成1个亿吨级、1个8000万吨级、3个5000万吨级、10个千万吨级煤炭企业地方煤炭企业。到2013年底,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15户,其中年底要达到保8争10(新增百亿元煤炭企业有乌兰集团、蒙泰集团、满世集团、特弘集团等)的目标。与此同时,鄂绒、亿利、博源三大企业集团和联创公司(中誉控股公司)在突出主业的同时,为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力争将其培育成为超百亿元煤炭企业。保留煤炭企业最低生产规模为300万吨,生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十二五”末期,装备水平在现有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提高,全市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根据我市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原煤生产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或已拥有至少一处单井规模在120万吨及以上的井工矿、单矿规模在300万吨及以上的露天矿,且3年内未发生10人以上重大事故、资产优良的企业,可优先作为兼并主体。一些虽未能达到兼并主体条件,但企业管理好、资产优良、培育性好的煤炭企业也可以作为兼并主体。
根据自治区关于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有关精神,结合各地方煤炭企业现有销售规模情况,市人民政府确定等8户企业为市本级兼并主体,其余指标根据各旗区煤矿数量按比例分解后,由各旗区人民政府自行研究确定兼并主体。市本级确定的8户兼并主体企业,每户兼并重组其它煤矿的数量不得少于5座,总计40座,其余23座可在全市范围内任意兼并重组。
2.积极鼓励市内大型地方煤炭企业集团联合电力、冶金、化工、物流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重组市内各煤矿企业和铁路运力、集装站点等,统一全市地方煤炭企业煤炭产品的对外销售、铁路运力配置、集装站点建设等,构建产、运、销、储及路、港、航一体化和融现代物流、远程交易和配送为一体的煤炭产业集团。
一是新上煤炭生产项目必须同步建设配套项目,其中配套煤炭转化项目,要求原煤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二是新建煤矿的井型规模,井工矿生产能力不低于120万吨/年,露天矿不低于300万吨/年;三是限制单一以扩大产能为主的低水平煤矿改造建设项目;四是支持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以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为主的技术改造;五是推行煤炭生产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最低生产规模为300万吨/年。
兼并规模超过500万吨/年以上,或相互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年的企业,可将其所属煤矿周边的空白区不超过其现有储量总和的20%预留给新形成的煤炭企业作为后备资源;通过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吨/年或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煤炭企业,在全市已具备开发条件的规划区预留后备资源;兼并重组后达到“一个矿区一个主体开发”条件的煤炭企业,可将所在矿区内的空白资源预留为后备资源。优先为率先完成兼并重组的企业配置资源,后续完成无资源可配的,不再配置。上述兼并重组后形成的生产能力不含通过能力核定所增部分。
优先为兼并重组后形成的煤炭企业申报和争取国家煤矿安全改造项目等资金。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兼并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175号)等规定执行。兼并主体注册地与被兼并对象原注册地可在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签订财税、地区生产总值产出等分成协议。
被兼并对象主动申请退出煤炭生产领域的,进入自治区矿业权交易市场,依法交易。对不积极参与重组的企业,不新增资源,不增加铁路运力,不审批煤炭建设项目。到2012年6月底,凡达不到最低生产规模的煤炭企业和不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一律不予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采矿权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年检及延续等手续。
(一)全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自年开始,到2012年6月底结束。年上半年为准备阶段,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报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年下半年至2012年6月底为实施阶段,按照自治区批准的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原则上要求到年底8大集团的兼并重组工作要结束,2012年6月底全市的兼并重组工作要全面完成。
市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煤炭局,负责市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煤炭局副局长)、(市煤炭局副局长)和(市煤炭局副调研员)担任。各旗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辖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创造条件,推动地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序进行。
1.兼并重组工作以各旗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各旗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旗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好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加强舆论宣传,明确此次重组着重于企业做大做强,不涉及所有制结构调整。积极营造有利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氛围,确保高质量、按时限完成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年省安委会下达集团死亡控制指标29人,实际发生死亡事故21起死亡22人,其中:原煤生产矿井19起20人,基本建设矿井2起2人,比省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少死亡7人,百万吨死亡率1.54,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年与2007年相比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9.03%,死亡人数减少21.43%。有三对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分别是广能公司李子垭矿1950天、李子垭南矿1354天、龙滩煤矿1184天。
年我们紧紧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抓安全生产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入手,以“隐患治理年”和开展各种形式“百安”活动为切入点,以科技治灾和瓦斯治理利用为重要手段,以夯实“双基”工作和提升机械化发展质量为前提,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确保了年安全生产工作基本稳定。
各公司按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如攀煤公司出台了“双基”建设工作的考核标准,在花山矿、小宝鼎矿进行了“双基”建设试点,队、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矿进行了“双基”试点,以打牢基础,强化基层为突破,从人、机、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入手,以做到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统筹安排“隐患治理年”工作,灾害治理稳步推进。年初我们全面部署了“隐患治理年”工作,要求以防大事故为重点,全面排查基础设施、工艺系统等方面的隐患,以及排查思想认识、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各公司根据矿井灾害实际情况,强化了隐患治理的组织领导,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了治理目标,突出了治理重点,强化了检查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大了对省控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年省控重大安全隐患有四项:白皎煤矿、珙泉煤矿剃头下山开采,红卫煤矿水害,龙滩煤矿水害。白皎、珙泉煤矿已与XX大学合作,计划投入资金2.65亿元,预计到2010年整治完成。白皎煤矿重大隐患整治工程完成掘进进尺7200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2.86%,珙泉煤矿重大隐患整治工程完成掘进进尺2100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5%。红卫煤矿制定了水害防治预案,现正在实施之中。龙滩煤矿与煤科总院西安研究院院联合制定了防治水设计,配置了探测设备及相应人员。
开展了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年我们共开展了三次“百安活动”,每一次都目标明确,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百安活动”期间均杜绝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明显下降,取得较好效果。第一个“百安”活动以保“两节”、“两会”为主题,百万吨死亡率为1.47,广能、达竹2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第二个“百安”活动以顶板、运输整治为重点,百万吨死亡率为1.09,广能、广旺、川南、威远矿等4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第三个“百安”活动以保“奥运会”、国庆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为目的,百万吨死亡率为1.24,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达竹、广能2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
坚持科技治灾,集社会之智慧,举之全力、借院校之技术,推进安全治灾和装备升级。集团组织了煤炭开采、瓦斯治理、水害防治三个专家组,技术中心成立了5个专业研究所,突出重点解决了制约生产的开采工艺、瓦斯抽采、防突、防灭火、防治水等技术瓶颈问题。科学技术进步在集团构建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大集团的更高平台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在科技治灾方面开展了突出煤层深孔预裂控制爆破技术研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害防治方法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目前,广能公司嘉华煤机厂研发了3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广旺公司完成了近距离低透气性复合煤层卸压瓦斯抽采技术项目的研究;杉木树矿正在开展“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等提高了矿井防灾治灾能力,有力地推动了矿井灾害治理工作。
广能公司公司在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基础上,配套修改和细化形成具有广能特色的《附加考核办法》,通过质量标准化与矿井班子年薪和职工当月30%的工资挂钩等措施,促进了质量标准化上台阶。通过集团下半年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全部矿井均达标,其中19对矿井达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比2007年增加1对。
年集团机采率达到66%(其中综采率达到53%),机掘率达到10%。现有采煤工作面94个,比去年减少3个,共装备了机采工作面42个,比去年增加1个,现有掘进面187个,同比减少17个,实现全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共有6对,比去年增加了2对。广能公司李子垭煤矿、绿水洞煤矿先后被中煤协会分别评为行业一级、行业二级高产高效矿井。
各公司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内部安全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安全管理体制创新,在强化矿井安全管理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大胆尝试,对强化监督隐患排查整改,实现安全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如攀煤公司在今年3月1日正式成立驻矿安全督导站,采用公司直管模式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安全监督与管理分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全方位参与矿井安全过程管理,真正使安全监督工作越抓越紧、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
积极开展了春节、“两会”、抗击冰雪灾害和地震期间的安全生产。为确保重点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入基层和现场,严格执行入井带班和节日期间值班制度,认真执行队干跟班作业制度,确保了各项生产安全措施落实,保证了电煤的供应,实现了安全生产。在抗震救灾期间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加强了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了对井下隐患的排查治理,确保了地震期间的安全生产。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提高技战术水平。各公司按照《矿山应急救援及矿山救护队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建设的矿山救援队伍。如四川省威远煤矿矿山救护消防中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方案,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按照各项训练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作风顽强、技术过硬、英勇善战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合理使用安全费用,加大淘汰设备及工艺更新力度。年提取安全费用3.87亿元,使用了3.92亿元,申请国债项目22个,总投资5.239亿元,其中国债0.9782亿元。现已全部淘汰仓储式、巷柱式、刀柱式等落后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已全部淘汰木支护;巷道支护采用锚、网、喷组合支护技术,增强矿井综合防灾能力,夯实安全基础。
加强安全培训,为安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采用培养岗位专业人才、广泛招引人才等方式,实现了人才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配置更趋合理的目标。年计划培训员工1.35万人次,实际培训员工2.18万人次,其种作业人员0.42万人次。另外,四川矿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专门为集团举办了矿长培训班,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筑群安工作的坚固防线。在金刚煤矿召开了群众安全工作经验交流会,确立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夯实安全基础,构筑群安工作的坚固防线”的工作目标。通过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保障作用发挥,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进程。达竹公司形成了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制定了《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把安全文化建设从地面向井下延伸、从生产单位向非生产单位延伸,提高了企业管理上的水准,提升了企业形象。
重大未遂伤亡事故明显增多,共发生19次,主要集中在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煤层自燃发火、跑车、放炮等方面。特别是龙滩煤矿“8·14”瓦斯爆炸,鲁班山北矿2812机巷1#联络巷发生煤层自燃发火,白皎煤矿2184机巷发生煤与瓦斯大型突出,李子垭煤矿工作面被淹等事故都非常有可能酿成重大伤亡事故。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灾害逐渐加重,但现有的灾害防治手段与灾害程度不相适应。瓦斯抽放效果未能全部达到规定要求,无计划停电时有发生,矿井水害监测与防治尚缺有效手段。矿井生产系统与生产能力不配套,减头减面难度大,造成采掘接续紧张加剧,同时又制约了防灾治灾时间及效果。芙蓉公司、广旺公司巷道底鼓变形严重,存在支护手段与矿压不适应的问题。
年,我们要继续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和安〔〕1号文件精神,强化“双基”工作,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挑战,继续推进管理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事故查处向预防转变、隐患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变,确保年安全生产目标全面完成。
年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事故总量偏大,重大非伤亡事故明显增多,质量标准化水平不高,灾害升级压力大,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三违”行为未得到一定效果遏制,安全文化建设还未入心入脑等问题。因此,各单位一定要吸取年重大非伤亡事故多发的教训,切实杜绝“两多两少”现象(听汇报多,井下处理问题少;布置工作多,落实检查少),加强现场管理,解决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为推动安全生产稳定发展,防止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安全工作上年定为“瓦斯专项治理年”。各公司要建立防止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制,贯彻落实生〔〕50号文件精神,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加大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力争二级以上瓦斯超限报警次数下降50%,杜绝水害事故和瓦斯事故,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
继续坚持瓦斯治理方针,牢固确立瓦斯不治理安全无保障观念。认真落实国家相关瓦斯治理、抽采利用要求,一直在优化通风系统,定期研究解决瓦斯隐患问题。突出矿井认真落实“四位一体”保护措施,加强瓦斯检查员的履职情况检查;加强井下在用设备防爆检测。全面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坚决杜绝瓦斯事故。
夯实机械化基础,提高机械化质量和效益。总体目标是:机采率达到65%(其中综采率达到50%),机掘率达12%;全员效率达到1.65吨/工。加快系统配套改造,大力推动机械化升级,具体实际的要求是:减少炮采(掘),增加机采(含综采综掘),对新建矿井实行炮采审批制度;减少普采,增加综采,新建矿井有条件的要直接装备综采;具备条件的综采面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发展;机械化向综合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力争年机械化采煤工艺基本覆盖公司全部可采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