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 10717-2021CN矿山压力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NB_T 10717-2021CN矿山压力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ICS 73,100.99CCS D 98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10717—2021矿山压力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pressure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mine2021-11-16 发布2022-02-1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17—2021目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方面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NB/T 10717—20215.6.155备用电源上班时间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向系统连续供电时间应不小于4h。5.6.165存储时间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统计值、报警/解除报警状态及时刻、累计量值、设备故障/回到正常状态工作状态及时刻等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60 5,5.6.17供电距商向错杆(索)应力传感器、钻孔应力传感器、顶板位移传感器、顶板离层位移传感器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2km(另有注明除外);向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传感器、液压支架活柱下缩量传感器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500m(另有注明除外)。5.7传输性能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应满足MT/T899的有关要求,5.8电源波动适应能力供电电压在规定的电压波动范围内变化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应不低于本文件的要求。5.9工作稳定性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应不小于7d,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后:合本文件的要求,5.10抗干扰性能5.10.1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3—2016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射额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0.2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4—2018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电快速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0.3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5一2019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浪通(冲击)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1可靠性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闻(MTBF)应不小于800h,5.12防爆性能系统中用于煤矿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及其关联设备应符合GB3836.1~GB3836.4的规定。在爆炸环境中传输的信号应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NB/T 10717—20216试验方法6.1环境条件除环境试验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中进行a)环境和温度:15℃~35C;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6kPa,6.2电源条件试验用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a)交流供电电源:电压:误差不大于2%;频率,50Hz,其误差不大于1%;3)电压总谱波略变率:不大于5%。b)直流供电电源:1)电压:误差不大于2%,2)周期与随机偏移:AU/U,不大于0.1%,6.3试验仪器和设备6.3.1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应能满足所测性能对准确度的要求,其自身准确度应不大于被测参数1/3倍的允许误差,6.3.2试验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所测性能的特点,6.3.3试验仪器和设备应检定或校准合格。6.3.4试验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应不影响测量结果。6.3.55主要试验仅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应符合MT/T1004的规定。6.4受试系统的要求6.4.1现场检验时,按实际配置的系统来进行检验。6.4.2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时,系统测试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a)中心站设备1套,一般包括传输接口1台、主机(含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对双机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设备;b)分站和采集分站(可缺省),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分站和采集分站;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3台;若具备分站电源,应包括在其中;若有多种型式的分站(或具有分站功能的设备)和采集分站,每种至少1台;c)每种本安电源最大组合负裁的各种传感器及其他设备,6.4.3受试系统中的设备应是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6.5受试系统的连接受试系统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MT/T1004的规定连接,(tV为周期与随机编移的峰到终值。2)U,为直董供电电压的额定值,G NB/T 10717—20216.6系统运行检查按MT/T772—1998中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7主要功能试验6.7.1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及下缩量监测与显示功能试验模拟工作阻力及下缔量传感器输出值,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实现5.5.1规定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及下缩量监测与显示功能。6.7.2缩杆(家)应力监测与显示功能试验模报错杆(索)应力传感器输出值,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实现5.5.2规定的错杆(索)应力监测与显示功能。6.7.3钻孔应力监测与显示功能试验模拟钻孔应力传感器输出值,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实现5.5.3规定的钻孔应力监测与显示功能,6.7.4巷道顶板位移、顶板离层监测与显示功能试验分别模拟项板位移、顶板高层位移传感器输出值,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实现5.5.4规定的项板位移和项板离层位移监测与显示功能,6.7.5报警功能试险模拟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下缩量、锚杆(索)应力、钻孔应力、卷道顶板位移、勇板离层位移、顶板下沉速度等报警值,观察系统是否报警,6.7.6存储与查询功能试险按MT/T772—1998中8.7的规定进行。6.7.7打印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8的规定进行。6.7.8人机对线自诊断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10的规定进行,6.7.10)双机切换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13的规定进行,6.7.11数据备份功能试验关闭主机或服务器,检查是否可以通过备用主机或服务器查询到备份数据。 NB/T 1071720216.7,12备用电源试验按MT/T772—1998中8.15的规定进行。6.7.13网络通信功能试验将系统接人网络,检查是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监测、报警和查询等。6.8主要技术指标测试6.8.1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测试模拟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检查在规定的量程内,传感器输出值是否满足误差要求。6.8.2液压支架下缩量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测试模拟减压支架下缩量变化,检查在规定的量程内,传感器输出值是否满足误差要求,89销杆(索)应力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模拟错杆(索)应力变化,检查在规定的量程内,传感器输出值是否满足误差要求,6.8.4钻孔应力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模拟钻孔应力变化,检查在规定的量程内,传感器输出值是否满足误差要求。6.8.5顶板位移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模拟顶板位移变化,检查在规定的量程内,传感器输出值是否满足误差要求。6.8.6顶板离层位移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模拟顶板离层位移变化,检查在规定的量程内,传感器输出值是否满足误差要求。6.8.7输入传输处理误差测试按MT/T772—1998中9.1的有关规定进行。6.8.8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按MT/T772—1998中9.2的有关规定进行,6.8.9系统巡检时间测试按MT/T772—1998中9.4的有关规定进行。6.8.10画面响应时间测试按MT/T772—1998中9.9的有关规定进行。6.8.11系统传输误码率测试按MT/T772—1998中9.11的有关规定进行,6.8.12最大传输距离测试最大传输距离测试包括如下内容:10 NB/T 10717—2021a)分站至传输接口有线传输距离测试:按系统要求的网络结构、传输介质和最大传输距离连接分站和传输接口,检查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b)传感器至分站的有线传输距离测试:按系统规定的网络结构、传输介质和最大传输距离连接分站和传感器,检查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c)无线电传输距离测试:设置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距不小于相关标准规定的通信距离,检查是否能正常通信,6.9传输性能试验按MT/T899的有关规定进行。6.10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按MT/T772—1998中第11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11工作稳定性试验按MT/T772一1998中第10章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中的测量时间间隔应不大于24h。6.122抗干扰性能试验按GB/T17626.3—2016,GB/T17626.4—2018和GB/T17626.5—2019的规定进行,功能正常;或功能暂时丧失,但能自动恢复,6.13可靠性试验按GB5080.7的有关规定进行,采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案。失效判定应符合GB/T5080.1-2012中7.2的有关规定,6.14防爆性能试验按GB3836.1~GB3836.4的有关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检验一般分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两类,7.2出厂检验7.2.1每套系统均需进行出厂检验,合格产品应给予合格证。7.2.2出厂检验一般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7.2.3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中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表 1检验项目检验项目质量特征类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主要功能A5.56.70主要技术指标A5.6 6,8011 NB/T 10717—2021表 1检验项目(续)检验项目质量特征类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传轴性能B5.7 6.90电源波动适应能力B5.8 6.10工作稳定性B5.96.1100抗干扰性能B5.10 6.12 一o可靠性5,116,13一防焊爆性能A5.126.14-注:表示需要进行检测验证的项目,表示根据详细情况选择确定的项目表示不需要检验的项目,7.2,4出厂检验的各项性能和指标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否则按不合格处理。7.3型式检验7.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b)正式生产后,系统中设备或系统组成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系统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5年1次;d)停产1年恢复生产时;e)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7.3.2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中的型式检验项目的规定,7.3.3按照GB/T10111规定的方法,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受试系统的各组成设备。样品数量应病足试验要求。7.3.4型式检验的各项性能和指标应符合本文件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A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对B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应加借抽样检验,若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12 NB/T10717—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票行业标准矿山压力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NB/T 10717—2021中国标准出版社出服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 总编室:(010行中心:(010者服务部:(010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别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880×12301/16印张1.25字数32千字2022年5月第一版2022年5月第一次印期书号:155066·236586定价26.00 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NB/T 107172021野上扫一扫正银服务到举报电线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归口。华夏天信智能物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继平、蒋玉华、冀大立、袁庆国、刘毅、喻川、梁宏, NB/T 10717—2021矿山压力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压力监测系统的分类、技术方面的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矿山压力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GB/T 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2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媒外壳“d保护的设备GB 3836.3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GB 3836.4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保护的设备GB/T 5080.1—2012可靠性试验第1部分:试验条件和统计检验原理GB 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10111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T 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频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膜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通(冲击)抗扰度试验MT 286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 899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MT/T 1004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5矿用分站MT/T 1007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 1008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MT/T 1078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MT/T 1081矿用网络交换机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矿山压力监测系统supervision system of pressure in the mine主要用来监测波压支架工作阻力、下缩量、锚杆(索)应力、钻孔应力、卷道顶板位移、顶板离层位t NB/T 10717—20213.2采集分站collection station在矿山压力监测系统中用于接收传感器信号,并将传感器信号送至分站的装置,分类4.1型号产品型号应符合MT286的规定。4.2分类4,2,1按有无采集分站分类:a)无采集分站的系统;b)有采集分站的系统,4.2.2按传输介质分类:a)电缆传输系统:b)光缆传输系统;c)无线电传输系统;d)其他。4.2.3按网络结构分类:a)树形系统;b)环形系统;c)总线系统;d)星形系统;e)混合形系统,5技术方面的要求5.1系统组成5.1.1系统一般由中心站(含传输接口、主机等)、分站、采集分站(可缺省)、传感器、具有数据传输接口的便携仪(可缺省)、电源、电缆(或光缆)、接线盒、避雷器、软件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5.1.2分站与传输接口之间可采用树形、环形、总线形、星形或混合形进行连接,5.1.3采集分站与分站之间可采用树形、环形、总线形、星形或混合形有线连接,也可采用一点对多点无线型传输楼口吴集分站图 1一点对多点无线电接入方式至传物接口分站买美分站图2无线传感器至分站、传感器至采集分站之间可采用星形、总线形等有线方式连接,也可采用一点对多点无线系统及有关设备应符合本文件和MT/T1004、MT/T1005、MT/T1007、MT/T1008、
JB_T 7167-2014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pdf
DB37_T 3885-2020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和充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JR_T 0025.11-2013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第11部分:非接触式IC卡通讯规范.pdf
GA_T 1539-2018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病毒监控系统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pdf
JB_T 13620.3-2018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零部件 第3部分:热喷嘴.pdf
LY_T 2413.1-2015林业物联网 第1部分 体系结构.pdf
JBT 9159.3-1999单轴纵切自动车床辅具 带外螺纹的弹簧夹头尺寸.pdf
GA_T 1037-2013消防指挥调度网网络设备与服务器命名规范.pdf
JB_T 5453-2011无损检验测试仪器 工业X射线图像增强器成像系统.pdf
Q-CR 517.2-2023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 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OCR).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