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数据,井下安全生产状况和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一览无遗……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上湾煤矿智慧调度中心,操作员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即可实现对井上井下的全面感知、实时互联、信息互通、科学指挥。
近日,《中国能源报》记者跟随“院士专家看神东”活动来到我国首个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神东煤炭,感受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新面貌。神东煤炭拥有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13座,形成了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模式。
乘着无轨胶轮车从上湾煤矿井口驶入地下矿井巷道,四周瞬间暗了下来,灯光映照下,仿佛置身“时空隧道”。约5米宽的矿井巷道内干净整洁,一路可见两旁整齐布置的设备和线缆。半个小时后,便到达地下两百多米的工作面。
沿着巷道步行向前,迎面吹来的微风让人倍感清爽。“左手边是带式输送机,开采出来的原煤从转载机上下来后,便通过这个自动输送带运往地面煤仓。”上湾煤矿党委办公室主任刘勇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前面就是我们上湾煤矿8.8米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顺着刘勇强手指的方向,一座“钢铁巨无霸”赫然矗立。据介绍,在该工作面的综合采煤设备“三岗合一”集控室,以前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人操控鼠标键盘即可完成。
上湾煤矿只是神东煤炭智能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神东煤炭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已建成29个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和智能矿山算力中心,以及世界采矿行业最大的企业级5G专网。
神东煤炭集团副总经理冯晓斌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神东煤炭2.8米以下综采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单个生产班3人入井,地面2人远程干预,单个工作面相比智能化减员30%。井下少人、无人化作业,有效降低了煤炭生产成本、提升了安全生产系数,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站在神东煤炭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山顶放眼望去,蓝天、碧水、绿林交相辉映,半山腰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标牌格外显眼。神东煤炭致力于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建立“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的三期治理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圈建设生态防治模式,打造了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
“1988年我来神东的大柳塔煤矿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如今,这里植被覆盖面积大大提高,满眼都是绿色。”谈及神东煤炭的生态环境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感慨道。
神东煤炭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存飞介绍:“神东煤炭累计生态治理554平方公里,种植18.5万亩‘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3%—11%提高到64%,13矿14井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同时高标准建设集团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产用水实现100%循环利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神东煤炭开发建设40年来,累计生产煤炭38.82亿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表示:“在做好国家能源安全保供的同时,神东煤炭为我国能源尤其是煤炭领域的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煤炭行业的引领者。神东煤炭地面、地下形成的立体绿色矿山建设技术,在世界上只此一家。它证明了矿山不仅是金山银山,还可以是绿水青山。”
“煤矿智能化的关键是解决地质的数据体和生产的智能体之间的协同、高效运行,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神东有基础、有责任把我国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进一步推向更高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葛世荣表示。
“神东煤炭将继续秉承‘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理念,加强采掘智能化技术攻关,加大辅助作业类机器人研发力度,为煤炭绿色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和‘神东经验’,助推我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存飞表示。
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数据,井下安全生产状况和设备运作情况一览无遗……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上湾煤矿智慧调度中心,操作员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就可以实现对井上井下的全面感知、实时互联、信息互通、科学指挥。
近日,《中国能源报》记者跟随“院士专家看神东”活动来到我国首个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神东煤炭,感受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新面貌。神东煤炭拥有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13座,形成了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模式。
乘着无轨胶轮车从上湾煤矿井口驶入地下矿井巷道,四周瞬间暗了下来,灯光映照下,仿佛置身“时空隧道”。约5米宽的矿井巷道内干净整洁,一路可见两旁整齐布置的设备和线缆。半个小时后,便到达地下两百多米的工作面。
沿着巷道步行向前,迎面吹来的微风让人倍感清爽。“左手边是带式输送机,开采出来的原煤从转载机上下来后,便通过这一个自动输送带运往地面煤仓。”上湾煤矿党委办公室主任刘勇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前面就是我们上湾煤矿8.8米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顺着刘勇强手指的方向,一座“钢铁巨无霸”赫然矗立。据介绍,在该工作面的综合采煤设备“三岗合一”集控室,以前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人操控鼠标键盘即可完成。
上湾煤矿只是神东煤炭智能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神东煤炭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已建成29个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和智能矿山算力中心,以及世界采矿行业最大的企业级5G专网。
神东煤炭集团副总经理冯晓斌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神东煤炭2.8米以下综采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单个生产班3人入井,地面2人远程干预,单个工作面相比智能化减员30%。井下少人、无人化作业,大大降低了煤炭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了安全生产系数,运营效率大幅度提高。”
站在神东煤炭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山顶放眼望去,蓝天、碧水、绿林交相辉映,半山腰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标牌格外显眼。神东煤炭致力于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建立“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的三期治理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圈建设生态防治模式,打造了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
“1988年我来神东的大柳塔煤矿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如今,这里植被覆盖面积大幅度的提升,满眼都是绿色。”谈及神东煤炭的生态环境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感慨道。
神东煤炭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存飞介绍:“神东煤炭累计生态治理554平方公里,种植18.5万亩‘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3%—11%提高到64%,13矿14井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同时高标准建设集团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产用水实现100%循环利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神东煤炭开发建设40年来,累计生产煤炭38.82亿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表示:“在做好国家能源安全保供的同时,神东煤炭为我国能源尤其是煤炭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煤炭行业的引领者。神东煤炭地面、地下形成的立体绿色矿山建设技术,在世界上只此一家。它证明了矿山不仅是金山银山,还可以是绿水青山。”
“煤矿智能化的关键是解决地质的数据体和生产的智能体之间的协同、高效运行,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在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神东有基础、有责任把我国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进一步推向更高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葛世荣表示。
“神东煤炭将继续秉承‘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理念,加强采掘智能化技术攻关,加大辅助作业类机器人研发力度,为煤炭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和‘神东经验’,助推我国煤炭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王存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