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紧扣“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主题,全力冲刺营商环境全省第一方阵,经研究决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破解制约全区营商环境提升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进一步擦亮“榆快办”品牌,以优质的营商环境为迈进千亿强区夯实基础。
具体举措:科学制定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围绕创建指标体系,重点抓实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强化行政权力监督、提升干部法治思维、加强法治人才保障和组织领导等各项工作,强化氛围营造,大力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开展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核查结果等验收工作。
推进计划:一季度,制定创建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部门,汇总整理相关台账资料,撰写自评报告,按程序申报综合示范区;二季度,对照创建指标体系,逐项逐条分析查找存在的明显问题和工作短板,提升示范创建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省市沟通对接,及时掌握省市推荐情况;三季度,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做好现场核查准备工作;四季度,提炼总结工作成效,常态化推进各项工作。
具体举措:持续扩展应用场景,拓宽覆盖面,打造海鲜电商等特色产业审批、监管、服务全链条。将“综合查一次”和“涉企行政执法案源管理”两项工作协同推进,加强涉企部门执法管理,强化平台应用推广,丰富完善平台功能,推动线下执法与线上应用深层次地融合。推进基层规范执法,将“综合查一次”改革延伸至镇,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区镇两级执法体系,推进行政审批、日常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提升跨部门执法协作能力。制定出台各执法领域“两轻一免”行政处罚清单,实现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包容审慎监管。
推进计划:一季度,结合赣榆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根据《连云港市“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持续拓展海鲜电商等特色检查场景;二季度,推进镇级“综合查一次”执法下沉,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持证比率,建立健全区镇两级执法体系;三季度,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涉企行政执法案源管理”等执法平台互通共享;四季度,提炼总结工作成效,常态化推进各项工作。
具体举措:持续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合力推进“不对应审批”,推进业务办理由“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放大海洋渔业产业链“一件事”等典型效应,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信息化窗口服务“限时办”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设置窗口办件时限“红绿灯”,对办理事项实行超时预警,实现政务大厅办件进度“可视化”。围绕省数据局工作部署,推广“苏服办”,不断的提高“不见面、网上办”服务能力。
推进计划:一季度,完成跨部门“综窗”改革,制定超时预警系统开发实施方案,确定开发需求,制定实施方案;二季度,完成超时预警系统基础数据搜集,做好系统开发、调试,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继续扩展“不对应审批”业务类型,建立联
席会议、开展流程的优化、线下窗口整合等工作;三季度,正式运行超时预警系统,对进驻窗口办件质效量化评估,深入推广“苏服办”品牌,提升全程网办能力;四季度,综合运用超时预警结果,对进驻单位窗口服务质效进行年度考评,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具体举措:严格落实12345热线工单首接负责制,首接单位牵头落实,及时倾听企业呼声、回应市场主体关切,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涉企服务制度。接到企业诉求后,有关部门须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或与企业取得联系,1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反馈初步办理意见,10个工作日内处理问题或服务确认,以信息化手段跟踪工单办理质量,涉企工单办理情况纳入年底综合考核。
推进计划:一季度,印发实施《“一企来办”——“2110”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机制实施方案》,并完成涉企诉求处置模块开发工作。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纪委监委机关常态化跟踪督查涉企诉求处置情况,通过《赣榆发布》《榆您同行》等渠道进行曝光;二、三季度,针对《方案》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修改完善;四季度,将企业诉求工单办理质效纳入各成员单位年度高质量考核。
具体举措:全面梳理评估项目建设周期评审、评估、审查、验收等“第三方”服务事项,对可由机关部门组织并且开展的一般性事项,不可以要求市场主体购买“第三方”服务,争取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第三方”成本压降20%以上,并以清单化向社会公开。各行政机关加强对“第三方”服务的品质的监管,督促“第三方”明确办理服务的条件、流程、时限及收费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深化落实区域评估制度,市场主体在已完成评估的区域建设项目,办理相关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时,无需办理相应的评估报告,实现完成区域评估事项企业评估费用压减100%。
责任单位:政法委、文化和旅游局、商务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局、赣榆生态环境局、各镇(园区)
推进计划:一季度,全面摸清项目建设周期评审、评估、审查、验收等“第三方”服务事项底数,分类排查可由机关部门组织并且开展的一般性事项及企业出资的费用情况,摸清各园区已完成的区域评估事项;二季度,依据前期底数摸排和有关政策,拟定“第三方”服务清单,完成意见征求工作,形成成熟的第三方服务清单并公开发布;三季度,各行政机关加强对“第三方”服务的品质的监管,督促“第三方”明确办理服务的条件、流程、时限及收费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四季度,根据公布的第三方服务清单及区域评估成果持续跟进落实。
具体举措:深度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近年来已实施的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验收即拿证等创新成果完善整合,形成完整规范的制度性成果,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验收即拿证占比50%以上。推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及分阶段工程验收,工程建设项目可分为桩基工程和主体工程(不含桩基)两个阶段分别办理施工许可,建设可自主选择是否分阶段;对办理了一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涉及多个单位工程的工程建设项目,在符合项目整体质量安全要求、抵达安全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分阶段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采用单独竣工验收方式,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可单独投入使用。
推进计划:一季度,全面摸清通过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验收即拿证等创新制度办理相关事项的项目底数,通过清单比对、走访问询等多种形式,摸清创新制度衔接节点、办法,全面实施分阶段办理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及分阶段工程验收;二季度,初步拟定创新制度成果深度整合方案,并完成意见征求工作,形成完整成熟的制度性文件,在推行分阶段办理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及分阶段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梳理完善办理桩基施工许可条件及单位工程完工验收标准,加强风险管控;
三季度,公开发布并广泛宣传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机制;四季度,打造一批优秀案例并常态化落实。
具体举措:详细摸排梳理规上工业公司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产权方面遗留问题,系统总结化解工作经验成效,加强部门联动,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办理速度,对在办理过程中遇到的职能交叉、特殊或存在分歧的复杂问题,及时会商会办,全年化解规上工业公司及高新技术企业产权方面遗留问题70%以上。规范破产案件受理审理,不断畅通市场主体退出通道,力争破产清算案件结案率达70%,确保无超三年未结破产案件。
责任单位:法院、科技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行政审批局、各相关镇(园区)
推进计划:一季度,梳理问题清单,建立问题项目库;二季度,健全推进机制,项目库中项目完成规划测绘竣工成果图、房屋安全鉴定、消防安全评估等前期工作;三、四季度,完成整改及办理不动产权、办理破产工作。
具体举措:对法无规定的证照证明,一律取消,法有规定的证明材料,免于提交。全面梳理证明事项、政务服务事项,围绕个人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生活等场景,编制形成证明事项、政务服务事项“免提交”实施清单,规范群众自证、基层辅证材料范围。优化“无证明”服务流程、服务方式和服务支撑;
优化审批服务系统,实现证明事项线上数据共享;推进“减证办”,建立“无证明”动态调整、投诉监督、信用监管等优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推进计划:一季度,分类梳理个人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生活等事项办理清单,全面摸清证明事项底数,制定实施方案并完成意见征求工作;二季度,依据前期底数摸排和有关政策,全面清理排查法无规定的证明材料,拟定第一批免于提交证明材料的事项清单,并完成意见征求工作;三季度,结合全市无证明城市工作推进进度,建立证明材料数据库,接入政务服务网,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四季度,推动无证明事项常态化办理,建立督查考核、投诉监督、信用监管等长效工作机制。动态调整“无证明”事项清单,提升群众、企业的获得感。
具体举措:围绕推进区镇同权的总目标,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关联、基层管理迫切地需要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赋予各镇,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抓好赋权承接工作,保障“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切实解决基层企业、群众办理相关审批服务事项的难点、堵点、痛点,推动实现企业群众“家门口”办事,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进计划:一季度,进行需求调研,制定赋权镇级事项清单,报区级审批;二季度,开展试点,组织区有关部门,对试点镇赋权事项做业务培训,开展下放事项试运行;三季度,区赋权部门指导各镇稳步实施下放赋权事项;四季度,查找问题、总结经验、面上推广,推进常态化运行。
具体举措:区委、区政府每季度开展一次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政产学研银”恳谈会,通过完善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常态化问题收集、研究、处置、反馈和定期量化评价机制,有效破解市场主体诉求办理、信贷融资和产学研转化等难题。各镇(园区)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交流会,依据市场主体需求适时邀请相关部门参加,现场解决好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
推进计划:一季度,完成工作方案制定并开展首次恳谈会,形成有效成熟的“政企银研”沟通机制;二、三、四季度,抓好机制落实,常态化开展“政企银研”恳谈会,动态跟踪解决市场主体反馈的“急难愁盼”问题。
具体举措: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测评,每季度开展一次机关作风评议,逐步优化评议方式,增加市场主体参与测评工作,采取线上扫码测评,强化测评结果运用,共促作风能力提升。围绕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每两月开展一期《提效赋能·榆您同行》电视问政,促进作风转变、问题整改。
推进计划:一季度,完善机关作风考评机制,对参与评议的人员做调整,完成一季度评议工作。完善电视问政节目方案,优化问题线索来源渠道;二季度,根据一季度线上测评反馈情况,加强完善测评程序、赋分规则等内容,常态化开展作风评议和电视问政工作;三季度,常态化开展评议和电视问政工作;四季度,总结全年测评结果,评出年度三佳二差部门、五佳三差科室等,分别对应予以奖惩,对全年问政进行回头看,总结提升问政效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体统筹推进。优化调整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各镇(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重点工作高效开展。优化营商专班设置,不断充实专班力量,
保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队伍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充分的发挥营商办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相关区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发力。各牵头部门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坚决扛起牵头责任,会同责任单位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将各项任务明确时限、责任到人。各镇(园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主体,紧抓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机遇,深入企业收集问题,主动对接有关部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注重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畅通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反映渠道,逐步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知晓度,持续提升工作热度。充分的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及时发布各项重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和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