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地处贾家店农场一分场,面积5000亩,主要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是我省7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之一。经过春天的耕耘,夏天的劳作,这个秋天,朝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喜迎首个丰收季。与非项目区比较,项目区玉米制种每亩增产200斤、增收1000元。通过大面积实施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节本增效5%以上。
截至目前,朝阳县已经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7.74万亩,占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的49.18%。从耕、种、防、收机械化率的提高到高科技应用,高标准农田实现了向土地要粮食、向科技要产量。
走进国营朝阳县贾家店农场一分场,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顺着山势延伸开来,错落有致。一片片红红的酒高粱漫山遍野,颗粒饱满的高粱穗缀满枝头,伴随着收割机的一阵阵轰鸣声,收割、脱粒一气呵成,一粒粒饱满的高粱米粒装满卡车货厢,而后运往了酒高粱加工公司,繁忙的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3年9月,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7个县(市)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朝阳县是其中之一。经过一年的辛苦耕耘劳作,今年秋天,朝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迎来了建成后的首个丰收季。
“过去这里多是补丁地、巴掌田,家家户户种田的方式全靠人力,机械化水平低。农忙时节,老人、小孩齐上阵,劳动力少的家庭种田很难,撂荒是常有的事。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将农田小变大、弯变直,实现了机械化耕收。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一部手机就可以精准控制田间的浇水、施肥及其他管理,现在种地慢慢的变容易了。”朝阳县得新土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广泽说。
朝阳县得新土地专业合作社是由朝阳县贾家店农场一分场集体兴办,负责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土地流转、农作物种植、经营及管理。今年,合作社全力发展订单农业,与朝阳兴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玉米制种4000亩,与辽宁格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酒高粱1000亩。
“今年项目区的酒高粱喜迎大丰收,亩产可达1800斤,比非项目区每亩地增产200斤、增收1000元。同时,智慧农业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精准、高效,与非项目区相比,每亩地的化肥、灌溉用水、人工费等各类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明显降低。”辽宁格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立新介绍。
辽宁格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每年流转5000亩左右的土地进行酒高粱的种植,今年,公司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植酒高粱1000亩,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项目区内地块规整,有利于玉米制种隔离区的划分。依托智慧农业平台,项目区建立了完善的田间水肥精准调控系统、农业环境、农作物病虫害、耕地质量、土壤墒情、农作物苗情等监测系统。有了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作支撑,为种子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朝阳兴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云伟对记者说。
作为辽宁省制种基地,贾家店农场已有50多年的制种历史。朝阳兴农种业有限公司是贾家店农场的下属公司,今年,兴农种业把域外繁种项目全部落在了贾家店农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依托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贾家店农场玉米制种种植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借助现代化科技设备,使农业生产种植更科学、更合理,促进农业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方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贾家店农场党委书记张延东说。
穿行在高标准农田间,在制种玉米秸秆上剥去玉米棒的外皮,让玉米粒在阳光下晾晒,自然降水提高种子的干燥度,保证发芽率……这是眼下梁国学每天的工作。梁国学是贾家店农场一分场的农工,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后,他便在合作社里打工。
“以前自己种地,赶上好年景,每亩地能收入1000元,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流转金每亩地900元,不用种地也有收入。现在,我在合作社打工,每天120元,一年能干150个工,口袋越来越鼓了!”梁国学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朝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地处贾家店农场一分场南坡组及梁营子组,先前这里家家户户土地分散,不适合大面积、规模化、机械化作业,也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示范区建设初期,首要面临的问题是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规划成水平梯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经营。为此,贾家店农场、分场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村庄,向农户详细讲解有关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大部分农户是同意的,但也有个别农户有顾虑,梁国学就是这里面之一。
“土地是咱的命根子,土地流转后生活怎么办?另外,家里没地了,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总觉得这些年和土地的这份感情难以割舍。”“土地流转有流转金,旱涝保收。另外,土地流转后,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不仅没有离开这片土地,还可以多挣一份工资。”工作组人员一次次耐心地讲解,最终,梁国学同意了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后,秸秆没有了,我家这些牛喝西北风呀?”梅秀贺是养牛大户,过去,秋收后自家种地的秸秆都用于养牛。最初工作组来到梅秀贺家时,他表示不同意流转土地。“土地流转后,分场负责给你家联系秸秆,有打工挣的钱,足够给牛买草料。”工作组人员你一言我一语耐心讲解,最终作通了梅秀贺的工作。随后,一分场的养殖户陆续都同意了流转自家的土地。
今年3月,一台台推土机开进田野,将高低起伏的田垄推平,昔日散碎的耕地连成大田,高削低,低垫高,去土埂,边角地打散合拢……几天下来,山包变成了错落有致的水平梯田,以往杂乱无序的“小田”变为整齐划一的“大田”。
“我们把耕作层的熟土剥离下来,将下面的土平整好,再把熟土堆上去,这样能保持土壤的肥力。”朝阳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部部长杨国强说。
零碎分散的田地整理成了一块块大田,水网、路网、电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生态杀虫灯、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仪器设施也被运到了田间地头。5月10日,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今年春耕期间,项目区采用机械化播种作业,酒高粱种子和玉米制种种子如期播种完毕。
“我们施工期与农忙时间错开,农闲时抢工期;农忙时,宁愿把施工进度缓一缓,确保当年开工,当年生产。”杨国强说。
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历时10个月,贾家店农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按时完工。其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修建水平梯田1089亩,新建农用井17眼、利用现状水源井及灌溉管线公里;架设高压输电线公里、低压输电线台套。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智慧农田综合管控平台,建立完善田间水肥精准调控系统。安装智能灌溉设备29台套,各类田间电子控制阀700余个,建设植物病虫害和气象等综合监测站点7个。
“今年雨水好,农业生产迎来大丰收。项目区玉米制种亩产可达1000斤,与非项目区比较每亩增产200斤、增收1000元。高标准农田机能耕,水能灌,涝能排,灾年不减产,丰年产更高。”梁云伟说。
朝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地处辽西地区,十年九旱。说起2014年的重大旱灾,朝阳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田东旭记忆犹新:“当年那场旱灾,朝阳县受灾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5%以上,其中,绝收面积达40%。”“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保证农作物在播种期、灌浆期等水分临界期的水分要求,改善土壤肥力,满足农作物生产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田东旭接着说。
朝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安装智能数字化设备,通过土壤墒情检测仪、小型气象站、水肥一体机等高精度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农田水分状况,进行水肥精准调控,同时增加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措施,确保项目区农田旱涝保收。
在贾家店农场数智农田综合管控中心,系统能轻松查询并获取过去不同时间周期内的空气与土壤数据,包括温度、水分、雨量及湿度等关键指标。这一些数据不仅为系统提供了实时的农田生长环境信息,还可通过结合系统内置的知识库策略建议组件,实现灌溉任务的自动触发与执行。
今年8月3日,系统发出“土壤温度大于26℃,土壤水分小于39%,且未来天气干燥无降雨”的提示。系统根据当前情况与系统内置专家知识库阈值相匹配,判定到此时农田需要进行施水,工作人员确认后,一键生成轮灌任务,农田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灌溉及施肥。除精准控水控肥外,系统还能够在整地、播种、出苗、长势、灾情、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做全面监测。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示范区玉米制种单产照比非项目区高200斤;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1%;通过大面积实施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亩均可减少化肥用量3公斤至5公斤、节水100立方米至140立方米,节本增效达5%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田东旭说。
今年,朝阳县以贾家店农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为牵动,共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截至目前,朝阳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4万亩,占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的49.18%,遍布胜利镇、乌兰河硕蒙古族乡、贾家店农场等28个乡、镇(场)街。(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