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数字化和数据可视化谈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
8月21日,聚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中宏论坛第五十二场在线研讨会圆满召开。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我是来自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的袁晓如,从事数据可视化、可视分析和人机交互,以及人文计算发现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参与北京大学社科人文数智化基地的建设。我的学术背景更偏于技术方面,讲经济发展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想结合我们开展的技术探讨研究来谈一些想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只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经济建设中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一般讲经济发展,更多大家会关注GDP的增长,通过提高收入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富裕和美好。跟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慢慢的变多地体会到生活中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不会和经济物质隔离的。技术的发展,给咱们提供了在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文化因素的可能性。
最近,我们开展了很多古代文化的数字化、可视化工作。除了对领域专家研究的支持以外,这些工作通过设计有针对互手段、结合可视化,为帮助大众进一步探索历史背景和文化提供了工具。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文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旅发展,促进相应的经济发展。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前所未有地把大量历史信息、民间传统文化信息,通过机器复制、理解、宣传和推广。人工智能的介入,使得这样的工作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扩展,进而为更多的人服务。因此在社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寻求发展?是否能更多把文化因素加入在内?随着我们整个社会开展转型,在经济日常运行中,借助智能不仅仅是把我们的效率提高一点,把成本降低一点,还能够最终靠数字化使得我们的工业,我们的生产,我们的服务变得更有文化一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面,我自己主要开展的科研工作大多分布在在数据可视化、可视分析和人机交互。可视化是通过把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智能可交互的图形图像,帮助对复杂数据来进行深入理解,进而支持决策。对于大众来说,可视化是使一些复杂深奥的内容能够更容易为大众所了解。这也是当前数字化中一个重要技术部分。如果扩大我们的视野,从文化视角来看,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交互,以及可视化,不只是能更加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能够使得一些原来只是曲高和寡或只有在博物馆里面看到的文化历史内容可以融入经济生活中,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同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长期绿色的发展,这里的含义,既包括我们的文化传统向后代传承,也包括将我们的文明向全球进行推广。能这样理解,经济的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一种原因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长期发展打好基础,不竭泽而渔;同时也是建立一个全球的命运共同体,不光是追求本国的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能通过我们的绿色发展在全球树立一个榜样。